城中村升级,别忘了蚁族
2015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后龙窝庄要改造的消息发布后,近万“蜗居”在此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心关注城中村未来的新面貌,他们担心的是,村子变身新型社区后,去哪里找这么便宜的小窝?城中村或棚户区改造后,蜗居的外来务工人员该咋办,不少市民议论纷纷。
  城中村挺乱,改造有必要
  @徐衍东:我以前在棚户区住过,确实很乱,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必须的。
  @陶玉山:后龙窝这个城中村要进行改造,这是一种必然。作为外来人员可以换地方租赁房子。对于如何租房,租户应该积极想办法,政府部门实在无力帮过多外来人员解决居住问题。

  难道只能另选蜗居地
  @李梅杰:城中村改造以后,低收入的蜗居人群也只能另觅他处,选择租金低的地方“乔迁新居”,进而再一次蜗居了。
  @赵连卿: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因此,城市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定居之所,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假若因为成本过高,外来务工者不得不离开,那么我们的城市会是怎样的,恐怕不难想象。

  让更多蚁族享受保障房
  @窦珍珍: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水平暂时不能担负昂贵的租金时,这些城中村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笔者看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公租房的建设力度,同时,简化审批办理手续,让年轻人能够有温暖舒适的容身之地,而物质上却不至于捉襟见肘。

给蚁族一个家彰显城市胸怀
  □张九龙

  著名的“济漂”聚居区后龙窝庄要改造了,未来这个城中村有望变身新型社区,实现华丽转身。然而听到这个消息,许多“蜗居”在这里的“济漂”却高兴不起来,未来的家在哪,让他们有些迷茫。
  说起后龙,在这里落脚过的人往往五味杂陈。“脏乱差”是它的代名词,可这里又是许多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对于刚刚走出校门,手头资金比较紧张的大学生来说,生活成本较低的后龙是个无奈的选择。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后龙的长盛不衰恰恰反映出这是一种刚性需求,它的存在为许多人提供了一个留下的机会。长远来看,破败的城中村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济漂”创业之初捉襟见肘的状况是一种常态,当两者一消一长的时候,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好不容易在这座城市有个落脚之处,找份工作开始打拼,却即将面临搬家、租新房甚至重新择业的困境,这是后龙的外来居民们所不愿面对的。对于一些在这里定居日久的人来说,一旦城中村改造启动,孩子的上学、落户都是问题,一切既有的生活似乎都要被打破,未来究竟如何却毫无思路。
  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为一座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活力。如何让更多的“济漂”在这片热土扎根,成为真正的“新济南人”,需要城市的执政者多些换位思考。大城市动辄上万元的高房价挡住了外来人员落户的脚步,也挡住了许多青年人才落地生根的希望。人才强市,人才兴城,济南要想把更多的人才留住,应当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
  目前,与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济南的公租房数量还太低,所处的位置也大多不太便利。像后龙这样的传统外来人员聚居区,在改造之时,不妨充分考虑它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拿出一部分土地来,集中建设公租房,让“蚁族”们也享受“回迁之喜”。同时,积分落户的政策也要积极推进,降低落户门槛,完善保障机制,解除“新济南人”的教育、医疗之忧,让他们真正融入这座城,爱上这座城。对待“蚁族”的态度也反映着一座城市的胸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