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患者的事情总是“多一点”
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王晓明医生用真情服务患者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晓明正在为患者检查眼睛。
     “为患者服务没有啥捷径,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的原则就是多关心一句、多看一眼、多说一句。这‘三多’做好了,就能跟患者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啥工作都好开展了。”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白内障病区副主任王晓明工作以来始终秉承自己的原则,获患者点赞。

  文/片 本报记者 石剑芳
    通讯员 方超    
受家人影响 
守护患者的心灵之窗

  都说“金眼科、银外科”,但王晓明选择眼科却不是因为这个。“我家里有多位医护人员,从事眼科、内科的诊疗服务,自小的耳濡目染使我励志要做一名眼科医生,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心灵之窗。”
  正是因为她积极向上的态度,她的综合诊疗技术不断提升,于2013年6月顺利通过眼科中级医师考试,正式成为一名眼科主治医师。王晓明被分到白内障科工作,并于每周二、周五坐诊。“当时我压力很大,因为白内障科是我们医院的王牌科室,我知道这是院领导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责任。”王晓明告诉记者。 
  王晓明不断地学习眼科诊疗知识,掌握前沿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目前,王晓明主要开展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青光眼等手术,主持开展新技术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参与国内多中心研究,撰写多篇论文。
“逼”出来的手术医生
总手术量达一万余台

  回忆起自己首次独立做手术的场景,王晓明笑称自己是被“逼”出来的。“参加工作的前三年,我经常跟着医院的资深医生上手术台,但做的都是辅助工作。当时党光福院长看我技术、步骤都比较娴熟了,就有意考验一下我。”“你先做着这个手术,我有点事几分钟就回来。”就因为这一句话,在为患者进行眼部麻醉后,却迟迟等不到党院长,王晓明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把手术顺利做完了。
  当第二天看到患者眼睛恢复状况良好时,她心底的石头终于落下。2013年8月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引入山东省首台飞秒激光白内障治疗仪,王晓明认真钻研,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逐步掌握了这项先进技术,为高端及特殊白内障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术后效果更加明显。
  截至目前,王晓明每年的白内障手术量达3000台,总手术量已达一万余台,在山东省内甚至国内同龄的眼科医师中,手术量和技术首屈一指。
漫漫从医路 
患者恢复光明一切都值

  “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孩子的父亲也是医生,在济南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家。虽然家里的孩子十分需要妈妈的陪伴,但是相比较孩子而言,我认为患者更需要我。因为不放心做完手术的特殊患者,我经常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两个孩子见到我以后都十分兴奋。每每看到这个场景,我总会在心里安慰自己,等孩子大了就会理解我了。”说起从医以来最大的困难,王晓明首先想到的就是俩孩子。
  王晓明表示自己没有座右铭,就是感觉趁年轻要拼一把,用扎实的诊疗服务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既然国家把自己培养出来了,就应该积极医治患者以此回报社会。正因为秉承着奉献精神,王晓明先后获得2014年度济南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先进个人、2015年度“章丘市优秀团员”、2015年度“百优泉城义工”、2016年度“章丘市三八红旗手”、2017年度第一届章丘区“青春榜样”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王晓明要掌握每一位手术患者的情况,尽自己最大能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记得有位患有特殊病情的市民,多次被其他医院拒之门外。考虑到他的白内障病情较严重,我就把他安排到特殊病房并为他做了手术,术后复查那天,他推门进来就跪下了。”王晓明深情地说,“因为我为他手术可能会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其实有了患者的认可,一切都值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