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街道发挥楼长引领作用,探索“社区自治”新模式
323名楼长成居委和居民桥梁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区楼长的日志。 本报记者 孙璇 摄
     本报济宁1月11日讯(记者 孙璇 通讯员 范培倩) 从无人治理到社区自治,小区干净而整洁;有小区还把自治法治化,对物业进行奖惩,创造1100多天零失窃的记录……济阳街道南门社区发挥楼长引领作用,不断探索“社区自治”新模式。
  南门社区纺机宿舍建于1996年,2007年单位破产后,小区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小区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遇到刮风下雨,下水道堵塞,积水和垃圾遍布,垃圾巷道无人清理,一到夏天,蝇虫乱飞,污水四溢,散发着刺鼻的异味。
  2012年,71岁的杨体英在街道的支持下,将担子揽在自己身上,当起了楼长,小区还成立了党小组。
  杨体英5年的楼长日志见证了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在封堵垃圾道时,有居民不理解,杨体英和党小组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在小区门口安置了垃圾箱。厕所、煤气等12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问题迎刃而解,也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在杨体英和党小组成员的带动下,纺机宿舍300户的居民中又选出了7个楼长,老旧小区实现居民自治。
  “目前济阳街道有323名楼长,楼长由居民选举产生,是居民生活中的草根领袖,也是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桥梁。”济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贺宜兵介绍。
  2012年底,济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草桥口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水景花苑业主要求,组建了水景物业区业主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业委会能选聘解聘物业,并制定了考核办法。
  如今,水景花苑创造了1100多天零失窃的记录,居民住得舒心,更加有归属感和获得感。草桥口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爱华说,社区法治的引领带动,还积极培养了业主的法治观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