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七成是单亲
李沧法院启动家庭成长计划,对问题家庭监护干预
2014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周衍鹏) 百名未成年人罪犯,七成以上来自单亲家庭。12日,李沧法院“‘启明星’家庭成长计划”正式启动,聘请18名社会志愿者,通过培训就业、心理疏导等举措,对问题家庭实行监护干预,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心理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2日上午,李沧法院举行“‘启明星’家庭成长计划”启动仪式,18名包括心理咨询师、退休教师、医生等在内的社会志愿者受聘成为“家庭成长伙伴”。据了解,今后他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培训就业、帮困服务等系列举措,对问题家庭实行监护干预,为未成年子女重续亲缘,帮助弱势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此外,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精神关爱,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心理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频发,与未成年人家庭环境有着重大的关联。”李沧法院少审庭负责人肖立田法官介绍,根据他们的统计,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里,法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8案100人,其中七成以上来自单亲家庭。而今年1至7月,李沧法院已受理的10起涉少案件中,其中8起案件被告人来自单亲家庭。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导致孩子犯罪的重要原因。肖立田说,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家庭无法承担起对子女的双重抚养任务,都极易造成子女心理障碍和性格变异。还有的父母迫于生存压力,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子女,有时对他们过分溺爱、娇惯。
  此外,犯罪的未成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100名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小学学历25人,初中学历65人,高中或职高以上学历仅10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