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

A03版:壹读

A04版:壹读

A05版:壹读

A06版:壹读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专版

A10版:壹读·聚焦

A11版:壹读·观察

A13版:特刊

A14版:动向·国际

A15版:壹读·济南

A16版:封底·看点

E01版:今日章丘

E02版:新闻·主打

E03版:新闻·城事

E04版:新闻·城事

E05版:今日长清

E06版:新闻·政法

E07版:今日长清

E08版:新闻·教育

E09版:今日鲁中

E10版:新闻·城事

E11版:新闻·城事

E12版:新闻·城事

E13版:今日济阳

E14版:特刊

E15版:特刊

E16版:特刊

E17版:特刊

E18版:特刊

E19版:特刊

E20版:特刊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M01版:今日油田·01

M02版:今日油田·02

M03版:今日油田·03

M04版:今日油田·04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资讯

N03版:今日德州·壹读

N04版:今日德州·壹读

N06版:今日德州·赢商

N07版:今日德州·财经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R01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2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3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4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5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6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7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8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09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0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1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2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3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4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5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6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7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8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19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0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2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3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4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5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6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7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8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29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0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1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2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3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4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5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6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7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8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39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R40版:今日日照·创刊十周年

T03版:特刊

T05版:特刊

T06版:特刊

T07版:特刊

T08版:特刊

T09版:特刊

T10版:特刊

T11版:特刊

T12版:特刊

T13版:特刊

T14版:特刊

T16版:责任耀齐鲁

T17版:特刊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Y01版:今日淄博

Y02版:今日淄博·巡城

Y03版:今日淄博·教育

Y04版:今日淄博·巡城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教育

Z03版:镇域

Z04版:新闻

“老铁路”见证烟台高铁速度:从绿皮车6小时到高铁106分钟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7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11月26日一早,40岁的宋书欣在烟台车务段莱阳站正常出勤。今天是潍莱高铁开通首日,对于一名在铁路上工作19年的“老铁路”来说,这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烟台到济南之间,从叮当作响的绿皮车,到洋气十足的中国红,再到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和“复兴号”;从红色车票到“蓝色车票”再到“无纸化”的电子客票,他都看在眼里。19年间,他的变化不大,但是他服务的铁路系统却是日新月异地发展,带来铁路乘客出行效率、乘车体验的美好转变。 
列车之变: 从绿到白,运行时间再压缩
  外壳是清一色的草绿,车厢内没有空调,乘客坐的是绿色大长椅……2012年,随着烟台至青岛和枣庄西的两对“绿皮车”正式“退役”,烟台火车站到发列车全部换装“中国红”空调车,这也意味着济南局最后一对绿皮车正式“退役”,烟台再也见不到“绿皮车”的身影。
  乘坐绿皮车从烟台到济南,需要6个小时,晚上坐卧铺去济南是很多烟台人难以磨灭的回忆。“回想起来绿皮车的时候,都是满满的大碗面汤料味道,想喝水都难。”宋书欣说,绿皮车要求驶发前的温度达到16℃,而维持这个温度全靠乘务员不间断地向每节车厢的煤炉内添煤。旅客饮用的热水,要先由乘务员用茶炉烧开,然后分装到各个车厢的保温桶里,既麻烦也不利于保温。
  “烟台到济南还曾跑过双层红皮车,是硬座车,没有卧铺,当天来回。”宋书欣说,当时烟台铁路还没有迈入电气化时代,用的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后,双层车因为超限、超高就没法再跑了。
  “中国红”上线后,由于火车头并未更换,因此车速并未发生变化,但每个车厢定员,不会再出现绿皮车“人挤人”的情况。供暖、供水、餐饮也更加方便。由于是空调车,车窗不能随便开启。为了保持车内空气清新,每节车厢都设有通风窗。
  2014年12月28日,伴随着D6092次列车驶入烟台南站,烟台正式迈入“动车时代”。烟台、威海等地连入全国高铁网,烟威地区到济南运行时间提速,由原来的7-8个小时缩短至3-4个小时。烟台至北京的火车运行时间,由15小时缩短至5.5个小时左右。
  而潍莱高铁开通后,烟台至济南间将再提速。项目建成后,直接将烟台、威海通往省城济南的路程扭“曲”为“直”,无须绕行青岛,烟威地区的列车通过潍莱高铁可直达潍坊、淄博、济南等地,烟台到济南间最快运行时间由目前的2小时21分压缩至1小时46分,缩短35分钟。担当车次一般是动车组或者复兴号。这也就意味着,济南、烟台迈入“2小时生活圈”,在烟台吃完晚饭,夜宿济南不再是梦。
  潍莱高铁是山东高速铁路网布局中济青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项目,将主要承担烟台、威海地区与潍坊及以西地区的旅客交流。同时,打通半岛东部城市群与鲁西地区的快捷通道,成为胶东半岛东部地区至内地的便捷通道,胶东半岛北部地区客运通道的能力将显著提升,对强化区域联系、拉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城市群形成、完善城市群产业合理分工和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之变: 从“一图管一年”到“一天换一图”
  一张张小小的火车票,见证着无数个旅客的匆匆背影。
  从红色车票到蓝色车票,烟台市民王先生用一张张车票记录了往返烟台济南间的历程。“刚来烟台上大学的时候,还是绿皮车,从济南到烟台要坐一夜的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和行李,站票时都挤不下脚。现在回老家,两个小时就到了,而且乘坐体验更舒服。”
  说起车票的演变,烟台火车站票务主任徐惠很有话说。1984年,烟台一天仅有四趟列车,分别发往北京、南京、济南和青岛。直到2004年,烟台一天也只始发10对列车,分别前往6个城市。车速慢、路线少,那时候铁路调图是“一年一调”,且多数情况下只针对个别行车区间微调。春运期间,烟台前往北京、佳木斯等热门线路的车票,往往只有少数排在最前的乘客能买到。“当时的老火车站,仅有5个售票窗口,预售期最长只有3天,春运时从售票厅到候车室,满满当当全是人,很多旅客只能买站票。”徐惠说,当时售票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今,烟台人的“高铁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列车调图也进入到动态调整,会视情况加开高峰线和临客,每年春运和国庆黄金周两大高峰期,甚至可以根据乘客出行情况“一天换一图”。
  宋书欣说,纸质车票时代,车站工作人员要售票、检票,每一项都比较繁琐。而今,进入“无纸化”电子客票阶段,旅客从网上通过多种支付方式购票,拿着身份证进站,验票、检票,除非改签或者退票需去售票厅办理,其他都简化了程序,售票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10月份,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正式施工。项目建成通车后,烟台、威海将由“动车”时代迈入“高铁”时代。潍烟高铁、莱荣高铁串联烟威青潍4市16区,惠及沿线2800万人口,设计时速均为350公里。所构筑起的环状高铁网,将整个胶东半岛城市群载上了“高铁轨道”,烟台人可实现2小时赴济、3个小时进京。
  绿皮车曾被视为中国铁路的文化符号,绿、红、蓝、白皮车的过渡与变色不是简单的视觉感观,而是历经几代铁路人默默无闻的奉献换来的。
  如今,动车和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远门首选,随着烟台“高铁时代”的到来,700万烟台人的出行将更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