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念军
病症降临时,去哪里看病?找谁看病?一般而言,我们奔大医院而去。以医院的品牌性降低个体看病的风险,这样的选择固然没错,但依个人的经验判断也未必完全正确。 相对而言,找对医生其实比找对医院更有效。因为,同一等级的医院,规模、综合实力较差的也会有相对强势的科室和专家,正如规模最大的仍会有弱项。更不用说,再强的团队里也会有短板——最基本的选择,应是规避“短板”。再者,现在大医院的普遍特点是,分科很细。但另一个特点是,专家的“专”更细。甚至有的医生可能对耳朵在行,有的医生对鼻子在行,但稍微一换,就不灵光。还有一些专家善长科研,而非临床,名气很大,看病并不在行。找医生的时候,自然也要尽量避免这种选择。 当然,这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比如疑难杂症。若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建议不需折腾。像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到社区医院看病,和到大医院看病实在没有区别。像有些普通病症,到大医院看病,和到中小医院看病区别不大;即便在同一家医院,找专家诊断和普通医生诊断,区别也不大。因为现在的医生都是科班出身,诊断普通病情,水平差不多。甚至越是小病求医大专家,可能越容易被忽视,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北京协和医院统计的数据就显示,每天门诊量的近一半,是理论上可以在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解决的“小病”。 真正考验医生素养的是疑难病症。但遇到疑难杂症,该怎样求医问诊?曾采访一位癌症术后康复患者,他说,很多人问我生病的十几年间,有什么秘诀,其实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多看医生少吃药”。这一观点值得赞同。“多看医生”,也就是多角度地全面掌握信息,在医疗决策的不对称原则中,尽量占据主动,让自己更多了解自己的病症状态和不同选择的相关影响。“少吃药”,则可以保护自己尽量不成为“小白鼠”,从而保持“元气”不被破坏。尤其是在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效果无明确预期的情况下,这既是审慎的自我保护也是合理的医疗选择。 跟一些医生交流的时候,他们评价其他科室的专家,标准往往很简单:本院医生委托的多或少。说白了,这实际就是咱们一贯最信任的“口碑”。跟其他单位一样,医院里总会有一些医生,可能没评上过优秀导师,职称晋升也不快,但他们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手术做得漂亮。内部人对他们的信任,是真正的专业信任。这种人应当成为求医问诊的第一选择。尤其是当你认识几个医生时,与其遇到什么病症都向其咨询,不如多请对方帮忙介绍最受同事认可的专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