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环保与民生的难题,济南市供热部门试点了煤改气、污水供暖等多种新型供暖方式,但绿色供暖仍难消市民寒意。为此,供热部门尝试进行大温差供暖,长距离输送利用稳定的工业余热,如何引入市场资金仍是该规划的关键。
本报记者 王光营 蒋龙龙
多渠道绿色环保供暖能力有限 据济南市供热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推广绿色能源供暖,省城专门成立了济南能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广市域内天然气、太阳能及地热能等多元化供热。 目前,济南市西城新上了10台燃气锅炉,东城11家工业用户也实现了燃气锅炉改造。另外,污水处理三厂率先在滨河新区局部区域进行了污水供暖试点,一个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厂能为约85万平方米的小区供暖。 “煤改气只改了126吨,所占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据济南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煤改气供热效率能提高三成,氮氧化物排放减少60%,二氧化硫排放减少99.5%,但所占比例不到一成。 据介绍,煤改气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气源不足和成本较高。燃气锅炉的后期运行费用要比燃煤费用高出两到三倍。而污水供热是一种低品位热源,只能为污水厂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供热,受限较大。 “煤改气和推广新能源供热只能是个辅助,关键还得寻找合适的替代热源。”业内人士认为,省城供暖面积逐年增加,靠燃气锅炉和新能源供热无法解决供暖问题。
炼钢余热供暖利益难协调不给力 省城东北部的王舍人片区是热源“空白地”,片区供热缺口巨大。根据设想,利用济钢生产过程中的工业余热向王舍人供热。据了解,济钢开发的供热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最初受益济钢工业余热的是济钢宿舍区,后逐渐扩展到济钢宿舍区之外的小区。去年,金河山庄也享受到了济钢的工业余热。 工业余热的利用在全国不少城市早有先例,太钢为太原城区的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400万平方米。不过济南市的工业余热利用却遭遇到了寒流。进入供暖季已经近20天,金河山庄的工业余热不来了。小区只能新建燃气锅炉,解决供暖问题。 据了解,余热利用尚还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出现问题。今年,济南供热部门和济钢在配套费、采暖费上迟迟达不成协议,造成了济钢余热利用刚破冰又遇寒流。 济钢余热利用不仅存在利益难协调的问题,而且工业余热作为一种热源并不稳定。如果钢铁减产,作为副产品的余热也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供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