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省实验剧团的叔叔阿姨们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琴心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的临沂。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我父亲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离妻别女,扛着用几亩地换来的一挺机关枪,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八路军抗日革命队伍。
  1943年9月,由于当时抗日宣传的需要,中共山东省滨海区委成立了山东省文协实验剧团(后来更名为山东省实验剧团)。组织上为了发挥我父亲的特长,把他调入该剧团工作,参加演出了《木兰从军》《打渔杀家》《小二黑结婚》《前线》等传统曲目和现代剧目,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动员民众积极参军抗战。抗战胜利后,临沂成为山东解放区首府,我的父亲有幸跟随剧团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一家人才团聚在一起。那年我刚十岁。由于离家近,父亲时常带我到剧团里玩,剧团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很喜欢我,有啥好吃的好玩的都给我留着,那段和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至今仍记忆犹新。这张照片就是那时我和剧团里的叔叔阿姨一起拍的。
  照片中前排的小女孩就是我,揽着我的阿姨名叫苏伟,是剧团的旦角演员,在我身后的是阮若珊阿姨,她就是《沂蒙山小调》的词作者,后排右二是她的丈夫李林(《沂蒙山小调》的曲作者),后排左二没戴军帽的是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第二排右一坐着的是我的父亲马润生。由于那时年龄小,其他的人已经记不清名字了。虽然已经过去近70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这张珍贵的照片,时常拿出来看看,怀念叔叔阿姨们当年亲切的音容笑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