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英雄与英雄山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1999年,济南因修建趵北路,省工业展览馆需拆迁,矗立在院中的毛泽东塑像经有关方面反复研究协商,迁移到英雄山西麓的赤霞广场。在苍翠的树冠背景下,伟人站在高高的台基上,倒背双手,向西而立,目光炯炯凝视着远方,台基下刻着“一九六八年七月立”一行字。  塑像承载了时代的记忆,寄托了一代人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当今无论是清明节,还是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人们常会自发在塑像前献花,表达对领袖的怀念之情。本期人文齐鲁B1刊登的《毛泽东亲临济南烈士陵园》一文,作者孙嘉焯长期在济南市档案部门工作,现被聘为市政协文史委顾问,了解不少一手的史料。记不清楚哪位作家曾讲过这样的话:历史犹如树干,回忆录才是葱翠繁茂的枝叶。在孙先生的这篇回忆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与英雄山、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1968年,革命烈士纪念塔竣工,毛主席亲自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刻在英雄山顶34多米高的纪念塔上,成为整个陵园的最大亮点和主要标志;毛主席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及其他中央领导的题词也被题写在清明广场北侧的开国元勋题词碑上;2003年济南战役纪念馆开馆,毛泽东主席起草的解放济南的作战方针等有关珍贵文献,都展出在纪念馆内,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军事思想。伟人已逝,音容犹在。想不到,我们身边的英雄山,曾经同这位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离得那么近。
  我们看水浒都为宋江招安后那些梁山好汉的惨死而心酸不已,于是对宋江招安的路线产生怀疑。不招安是不是结局会更好?本周的第三只眼看水浒专栏,作者刘传录独辟蹊径,从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解释宋江为什么会选择招安。梁山在108将聚首后,实力处于不大不小之间,这个时候的梁山是关键时刻,摆在宋江面前的路并不好走。这就像一个中型企业,是发展壮大,还是停滞不前,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宋江招安,希望自己和兄弟们从此过上好日子,只可惜却受到朝廷的猜疑,最终以悲剧收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