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张载“民胞物与”思想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复周先生几乎每次都来听讲座,并认真记笔记。
     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名言,历代流行而不衰。在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矛盾严重,他因生长在西北地区,因此对战患时局尤其关注。他认为当时的年代在民生、道德、秩序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民胞物与”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孙艳杰介绍,“民胞物与”即“世人皆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同辈”。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孔子的“泛爱众”思想(主张以“爱人”实现生活中的和谐交往),孟子的“仁民而爱物”,以及《礼记》中的“圣人能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思想等。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深刻的仁爱内涵。
  “民胞物与”思想提倡“和谐、包容”的人文精神。“气充塞天地,万物源自一气”,是张载重要的哲学思想。人居天地中、“性帅天地”,首先,确定的是“人之为人”的独特之处,与万物同源但又非其它物。其次,在处理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时,采取的不是征服、对抗的态度,而是视其为同胞同类。最后,不仅如此,更加强调这种精神是一种自然本性而不是人为的要求。人生百年应当对他者、对自然展现出“海纳百川的雍容气度,博采众长的思维方式,以及和谐共生的包容品质”。反观近代西方发展的历史与人类如今的现状,更加凸显了此种“和谐、包容”精神的难能可贵。
  张载在《西铭》一文称,“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意思是,天底下衰老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之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要像对自己的长辈一样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属。及时帮助和照顾他们,就是尽到了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中的责任,而抛却责任就是“悖德”。
  《西铭》一文还写道,“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在人性修养上,张载教导人们要追求天地大道,时时修身养性,遇顺境不骄傲,遇逆境不气馁,面对社会精神荒芜的现象以及迷茫情绪泛滥的社会现实,这样的人生态度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安放自身的精神家园。 
  孙艳杰认为,反思当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精神荒芜等,其关键点就在于人自身的定位问题,构建一套和谐的世界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而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提供了一套基于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观,为化解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