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网络定位,老赖地头上被逮
微信等网络工具成法官执行新利器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4日讯(记者 周衍鹏) 一名老赖欠债多年不还,还经常变动住所,跟法院打“游击战”,结果在偷偷回家时,债权人发现其行踪并立即微信通知了执行法官,还附上了定位照片。法官第一时间赶到,在地头上逮住了老赖。
  早在2010年年底,家住平度市的邓某就因借钱不还,被债权人王某告上法庭,法院依法判决要求邓某归还王某欠款5万余元。2011年初,王某又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邓某竟和法院玩起了“游击战”,多次变动住所以规避执行。由于申请人王某无法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确切地址,法院的多次执行都扑了空,该案的执行也陷入僵局。
  “嘀嘀……”今年12月初的一天,平度市法院明村法庭一名法官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信息,正在写裁定书的他拿起来一看,马上起身,一边收拾各种法律文书和材料,一边对同一个执行小组的两名法官喊了一声:“快点准备一下,被执行人邓某现在刚从外地回来,正在田里。”
  而负责该案的执行法官收到的信息,正是当事人王某传来的微信。其中不但写名了邓某的田地在什么位置,还附上了照片,这样找起来会方便不少。果然,通过照片对比,执行法官一行很快找到了被执行人邓某。一直在外躲藏的他没有想到刚一回家,就被法官碰个正着。通过做工作,邓某终于想通了,当即回家取钱,履行了还款义务,案件顺利执结。
  作为我省首个入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镇的明村镇,现在已经实现了移动4G信号的全覆盖,地处明村镇驻地的明村法庭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把每名法官的手机号、微信号张贴在大厅展板上,使得当事人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到承办法官,使双方的信息更加畅通。通过与当事人的互动,法官们获得了更多有效信息,也执结了不少欠款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