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5年04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破除“部门利益”
先得承认“自利”
改革进入新常态,改革的力度越大,范围越广,部门利益的阻力与应对也会更明显和剧烈。这从李克强总理近来多次的怒斥就可见一斑。网费贵,银行收费高,环评多……这些都是部门利益的直接体现。
然而,正如总理所言,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仅靠总理的个人怒斥与苦口婆心的劝告和提醒,要部门自愿放下部门利益,无异于奢望。部门利益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完善权力的运行与监督机制上来。
如何确保不让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陷入部门利益的掌控之中,关键在于要解决部门决策无监督的困境。一些部门之所以强势,恰恰在于其拥有不可限量的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垄断权。
其实部门利益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对象。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社会财富分配失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表现就在于,一些公共利益被部门利益蚕食,一些属于市场的领域被部门权力所垄断。于此而言,在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一场观念的转变,即承认政府的自利性;然后再是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体制建设,涤荡权力的自利空间。如此方能确保改革朝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稳健推进,改革红利不被部门利益所扭曲。在大改革的时代,是时候攻破部门利益这一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堡垒了。(摘自光明网)
隔离群众躲矛盾
比直面矛盾更危险
有些地方政府仍是过去的旧思维,认为高墙深锁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办公秩序。个别地方以严格检查来限制普通群众进入,方便了干部却隔离了群众。把群众阻隔在外,眼前是清净了,但矛盾不断积累的风险,远远比直面矛盾来得更大。现代政府机关,不应是古代的“衙门”,而应成为拉近公众与群众距离的重要场所。群众在这里感受到温情、便捷和效率,可以极大地消解不良情绪,降低过激行为出现的可能。
现实中一些政府机关门难进,只能说明这些机关“衙门作风”仍然未除。只要心中的“官老爷心态”不除,“衙门”永远都是高高在上。
门难进,根子不在门卫,而是同主要领导有直接关系。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不在于怎样教育保安,不在于怎样规范工作人员,而在于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些“关键少数”。“衙门”要清净,关键是官员要走出去,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能够解决。没有群众的欢迎,没有和群众通过办事形成的心贴心的感情,“衙门”再堂皇、再森严,也得不到群众的尊敬,更违背了新时期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精神、新要求。从“门风”可以看作风,建议有关部门对这样的“衙门”多关注,多找找其“官老爷袍子”底下有没有更严重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摘自《新华每日电讯》,作者宋常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