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化教育是日本侵占山东的“思想战”
2015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畅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一个国家被异国彻底征服的标志之一,是文化的征服或者变异。而欲达到文化征服目的,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手段。日本侵略者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全面侵华期间,如同在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在山东极力利用伪政权实施奴化教育。
  在日军的指使和操控下,伪山东省教育厅将教育视为培养日伪“战斗力之根源”、“推进政治之工具”,实行“政治教育化”、“教育政治化”,大力宣扬“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不知廉耻地“负起‘思想战’之全责”,充当奴化教育的急先锋。
  为贯彻奴化教育方针,伪省公署、道公署、市公署、县公署重新组建教育机构,各级学校表面上由中国人负责,实权却掌握在日本督学手中。日伪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监控学校教育,主要表现在:
  首先,“检定”教师资格。严定教员必须拥护“兴亚灭共”宗旨,“违反教育法令者”不得录用,违反者一律辞退、解雇。
  其次,删改、更换教科书,抵御外侮、具有民族意识的内容全部删除,一律采用由日伪编印反映“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建设东亚新秩序”内容的教材。
  第三,极力推行日语教学。取消英文课,减少国语授课时数,把日语课列为必修课程,学时占居首位。同时广设日语专科学校,兴办日语短期学校、省立日语讲习会和各县日语教员讲习班,培养日语师资。
  第四,异化儒家思想“教育”学生,“教导”学生知“仁”懂“礼”,老老实实做顺民。
  第五,残酷迫害“思想不纯”、“行为不轨”的师生。
  社会教育是日伪实行奴化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1938年日伪成立山东省“新民会”,伪省长唐仰杜亲任会长,省以下各级伪政权纷纷设立新民会、新民教育馆、通俗讲习所、新民学校、青年训练所、讲演所、阅报所等专门机构,建立遍布全省的“新民”教育网,据统计,1942年各类“新民”教育机构达到808处之多。日伪通过这些机构“宣传时局”、“扫盲”、演出戏剧、举办演讲比赛、播放反映日本“战绩”的影片,企图以此将山东人民驯服成亲日、降日的“新民”。
  龚自珍尝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堕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抗战时期,日本通过山东伪政权实施奴化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篡改山东人民的历史记忆,泯灭山东人民的民族意识,从而达到对山东人民实行绝对统治的目的。
  然而,由于鞠思敏、于丹绋、綦际霖、赵守真等广大教育工作者、千千万万的在校学生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或者坚决不与日伪合作,或者暗地宣扬民族大义,或者固守自己心中朴素的忠孝节义和民族情感,通过种种方式,抵制和反抗日伪奴化教育,终于使其奴化教育成为泡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