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要用一生去忘记的伤——
奴化教育把人害苦了
2015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军在沦陷区对中国儿童进行奴化教育。(资料片)
     本报深度记者
寇润涛 刘志浩    

  (一)
  4月23日,在济南天桥区一居民楼,吃过早饭,李荣森老人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
  喇叭里传出的一则评论吸引住了老人,“一些日本人至今不认为当年发起的战争是侵略,反而认为是帮助周边亚洲国家摆脱西方殖民……”
  “小日本,太坏了!”老人眉头紧锁,忍不住拍了桌子,把旁边收拾碗筷的老伴吓了一跳。
  老人今年84岁,日本侵占济南那一年,他刚6岁,正是上小学的年纪。回想日伪时期的求学经历,老人对着我们吐露了埋在心底的过去:“小日本的奴化教育把人害苦了!”
  收音机的声音也渐听渐远,仿佛湮没在老人的回忆中。沿着济南护城河往东,直至齐川门,如今济南人把这里叫做老东门。
  距齐川门不远就是莪雅坊小学。1938年秋,李荣森去了莪雅坊小学读书。
  1937年底,济南被日军侵占后,市内小学全部停办。第二年4月,伪市公署教育局接办由“维持会”办的9所小学,并开始设市立小学,实施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
  李荣森就读的莪雅坊小学,也废除了民国的教科书,改用日伪教科书。
  如今,老人早已不记得当年所学的日语,但还能依稀顺口带出一些不知具体意思的日语单词。但当时编的顺口溜倒是清楚:“糖蘑菇是鸡蛋,咪西咪西是吃饭,够干够干是换换,八格牙路是浑蛋,一麻斯是滚蛋……”
  一起生活了近50年,老伴竟然不知道李荣森会说日语,一时间也被我们的聊天吸引。年龄上十几岁的差距,让李荣森的老伴躲过了那场心灵浩劫,而李荣森的心底,留下了一道隐忍难言的伤。
  (二)
  一说起济南,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城市——青岛。在这里,日本人曾经两次侵占,第二次侵占后的奴化教育更加肆无忌惮。
  1926年出生的青岛人刘振华,回忆起在当年沦陷区上学,曾这样说:“小小的年纪,就忍气吞声地做人。”
  青岛沦陷后,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代理领事门胁曾说:“中日敦睦,实行提携,而中国第二代国民责任特别重大……为谋东亚和平,自非中日两国的第二代国民密切携手不可。” 
  青岛伪市政委员、后来担任伪市公署辅佐官的村地卓尔,在伪学务委员会成立时也说过:“欲求中日亲善与东亚和平,必须先从改革教育着手。” 
  这两番话,道出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想法:把从思想上征服中国的希望寄托于中国青少年身上。
  当时,刘振华在青岛德县路圣功女中就读,她回忆说,日本人“入侵”学校后,学校变化很大,减少了国文、英文课,增加了大量日语课,还有修身课,讲教堂出版的“善道报”和汪精卫伪政府的法规政治等。
  刘振华的功课都挺好,只有日语课差。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她心里一直跟日本人较着劲儿:“想当汉奸的才学日语,我就是不好好学日本狗子文。”
  (三)
  刘振华就读的是女校,她说:“日本人规定,学生一律穿蓝色布校服,蓝黑色裙子,白袜子黑色鞋,不整齐不许进门,不许上课。日本的节日特别多,什么‘天长节’,‘地久节’,都挂旗纪念,有时还得排队上街游行。”
  在济南读小学的李荣森也记得,日军宣抚官经常到学校向学生训话,展览各种“满洲国”的照片,宣扬日本的先进,把侵略中国说成是帮助中国,是搞“大东亚共荣圈”,谎称“满洲国已经成为一个王道的乐土了”。
  “我记得,日语考卷中曾有一道题,问‘大东亚圣战始于何时何地’。”李荣森说。
  在有着山东“北大门”之称的德州,88岁的张英武老人一口德州话,日语已不太会说。
  我们问她,“还会唱什么日本歌吗?” 
  老人摇一摇头,不过迟疑了不久,突然又开口唱。
  我们侧耳听——她唱的是日语。问她这是什么歌,她说是日本国歌,就是学校里教那一代孩子每天早上唱的日本国歌“君之代”。
  根据1986年出版的《山东教育史志资料》记载:1944年,包括初中、高中在内,山东沦陷区各类中等学校75处,学生22827人,仅及战前人数的一半;小学13719处,学生40多万人,仅及战前的四分之一;职业学校战前山东省十几所,1944年不过4所;师范学校战前38所,1944年不过13所。
  日伪对高中以上教育一直采取限制政策,高等教育始终为空白,最高层次教育为专科教育,持续时间较长的日语专科学校,最大规模时学生不过300余人。
  1944年,连同高中学生1280人在内,全省高中以上学校学生不过2000人。
  我们粗略计算,在那个时代,高中以上的学生仅占中等学校学生人数的8%。日本人将奴化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大量未成年的小学生、初中生身上。
  繁华的街头,你其实可以看到他们:那个在医院排队领药的老人,那个独自在公园里走路的老人……他们默默无声隐没在人潮里,经过他们,绝对猜不到他们年幼时曾走过的那段奴化教育时光。
  李荣森、刘振华、张英武就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见证”。但他们都没办法把故事说完。
  岁月的历练也许让他们逐渐遗忘了过去,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接受的介于“亡国奴”概念边界的日伪教育,逼着他们这一生都在尽量遗忘那一段历史,如今的心底,或许只剩下片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