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童年这个样
2015年05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莹 实习生 王风伟 整理
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齐鲁晚报时光邮局推出了“‘六一’年代秀”专题,邀请读者讲述自己那个年代专属的童年记忆。在源源不断的来信中,我们看到,童年就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从来不曾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忘却。童年就在小时候河间溪畔的村庄里,在春天绿油油的田野上,也在夏季蟋蟀乱叫的草丛中;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气球足以让我们开心一整天,一个圆溜溜的杏核也能成为心头最爱。虽然当年的物质比不上如今富足,可孩童易得的满足和无忧无虑的时光,却永远不会抹去童年留在心间的痕迹。在此摘选部分来稿,为您展现出生于不同年代的读者笔下别样的童真童趣。
“40”后 捡来红胶泥捏泥人
高青县居民 胡厚文
刚进村头,忽然发现一只刚会飞的小斑鸠,扑棱棱从路边飞往不远的一棵树下的草丛里。我们旋即欲去追捉,但转念一想,时值重任在身,耽误不得,随即商定,待送信回来再去捉。并刻意朝那棵树多望了几眼,意在留下深刻一点的印象。
送信回来,我俩瞅准那个地方,便猫着腰分左右两路夹击,悄悄逼近树下草丛;轻轻一捂,没费吹灰之力,那只可爱的小斑鸠便乖乖被捉。现在想来,盖因是刚刚学飞的幼鸟,还没什么警惕性和挣扎能力的。
当时,我俩那个乐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不可言状。砖头捧一会儿,亲一亲;我接过来抚摸一下,吻一吻,真是高兴极了。
德州市民 纪慎言
那时候既没有好吃的,也没有好穿的,更没有什么好玩的。常常是折根柳树枝或抽根秫秸就既可以当刀枪,又可以当马鞭或当马骑。不过,我们老家那里是平原洼地,可以挖一些红胶泥摔着玩。我小时候就喜欢玩胶泥,把挖来的生胶泥摔熟了,跟母亲揉面一样揉成泥团,然后捏窝窝、摔窝窝,捏小鸡、小狗、小刺猬,拓人模等等。
“50”后 大街上捡杏核,弹起来听响
济南市民 刘伟
玩杏核儿,那种既大且又扁平的核儿最受欢迎,玩起来得心应手。无论是绷还是挑,均很容易。而最难玩的是那种小而圆的杏核儿,胖墩墩的小个子,无论怎样摆弄它,都感到棘手,屡屡失手,最不受欢迎。
在那个年代,家里也不经常买杏吃,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到大街上去捡杏核儿。把人们吃过杏后吐到人行道上的杏核儿捡起来,剔净残留的杏肉,稍加冲洗晾干,便拿来玩了。
绷杏核儿时,以核儿翘起的核眼处为最佳触点,弹跳起的效果为最好。随着手指往下一扣,一道黄影儿闪逝,杏核儿弹起落地时的脆响声,曾经那么让我们心醉神迷。
“60”后 踩进淤泥里,抓泥鳅和黄鳝
泰安市宁阳县居民
周东升
一群孩子纷纷卷起裤管,踩进没及膝盖的淤泥里,弯下腰来,像电影中鬼子搜地雷似的,仔细观察那细小的圆孔。判断有泥鳅了,两只手掌迅疾插进泥中,并拢十指,拱成勺形,将泥猛然捧出,跑到岸边向地上用力一甩,一条光滑油亮的泥鳅便四处乱窜。赶紧用脚丫踩住它的头部,伸手抓起扔进盛有清水的小洋桶(一种用来盛油漆的小铁皮桶)中。半晌午的工夫,就可捉到满满的一桶。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捉到一两条肥壮的黄鳝。
泥鳅捉回家,母亲便把它们倒进一个大陶瓷盆中,不时地换些清水,以便让泥鳅将腹内的污泥吐干净。两三天后,水变清了,母亲就把它们用油炸了,味道非常鲜美,很解馋。
枣庄市民 韩冬
一天傍晚,我把伙伴们分成两伙,摆开了战场。我们用土块垒成战壕,隐蔽在战壕里,我一声令下,土块像雨点一样飞向“敌人”。突然,“敌人”一颗炮弹打来,正砸在我的脸上,顿时眼冒金花,壮烈“牺牲”。第二天我去上学,伙伴们笑我:“队长,你怎么一夜变成熊猫了?”找来镜子一照,可不,一只眼圈比熊猫还黑呢。回到家里,妈妈问我怎么回事,我说走得急撞树上了。现在想来还后怕呢,那家伙要打在眼球上,就成了独眼龙了。
“70后” 头回吃橘子没剥皮就下去了
聊城市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幼儿园 蒋焕霞
我清楚地记着那是1976年,刚刚吃过午饭不久,我爸爸忽然从江西回来了,从包里往外给我们拿东西,我一看爸爸拿出一些圆圆的、黄黄的像小苹果似的东西,爸爸告诉我说是橘子,那时我还没见过桔子,更没吃过,所以我拿了两个就去找小朋友玩去了。
那时候小伙伴们更没见过这种只有南方才有的水果,我于是拿着橘子,让小伙伴和咬苹果似的一人一口,有的甚至只咬了一点皮,我也这样吃。可是我们都感觉有些涩,但是也都咽了下去,不一会儿一个橘子就吃完了。
这时,我怕小伙伴再要我的另一个,我马上“噔噔”跑回家,正巧赶上爸爸给奶奶剥橘子。只见爸爸把橘子的整个皮都剥了下来,让奶奶一瓣一瓣吃,这时我感觉幸亏刚才大人没看到,不然的话成笑话了,我赶紧拿出我的另一个,学着爸爸的样子剥完皮吃了起来,果然比带皮的好吃多了。
济南市民 孙式建
记得有一次,因为饭菜不可口,不乐意吃,奶奶就端着饭碗赶着我喂吃的。这时小叔耍起了小聪明,就骗我道:“锅里还有肉呢!”那时候,除非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儿肉,平时是没有机会吃到的,即使是到集市上称上半斤八两的,也是肥肉居多,回家来炼成大油炒菜吃。平常菜里能有点儿油水就不错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大的肉块儿的。但小叔既然说了,那肯定是没有错的了,要不怎么说咱那小时候一般都叫“天真无邪”呢。一语点醒梦中人,赶紧围拢到厨房里的小菜锅跟前,仔细地“审视”了一番,却连点儿肉星都没有找到。
济南市民 韦钦国
电影的故事情节早就记不清了,但对电影院门口卖气球的老人印象深刻。老人很气派地骑了辆大金鹿,指着插在车后座和车把上的气球冲我们吆喝,“卖洋茄子,卖洋茄子,一毛钱十个,便宜啦。”现在想来,他的洋茄子(气球)种类很少,样式单一,以白色的为主,黄色的只有两三个,可对我们仍有很强的吸引力。老师掏出五毛钱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我们高兴得不行,不少学生只顾着“噗噗”地吹气球而忘记看电影了,有的甚至吹烂了也不舍得扔掉,把玩了好久。
“80”后 10元钱买的洋娃娃比我还高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林瑶
每天从幼儿园出来,我都会要爸爸给买不同的喜欢的东西。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梳着两条辫子,戴个小花帽的洋娃娃,身高比那时的我还高。我至今都记得那个娃娃卖10元一个。当时的我对钱毫无概念,现在想想在1992、1993年10元还是挺有分量的呢。另一个是彼时热映的《蓝皮鼠大脸猫》动画片的精装画书,一本5元,分上下本的,自然2本都得拿下啊。那个洋娃娃抱回家被爷爷说像“猴子”,后来不知不觉就给消失了。而那时候的画书有几本被我留到现在,年初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到,有九成新。真的好庆幸它们还被我珍藏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