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找工作,哪有心好好答辩
有些硕士论文纯属应付,答辩也是走过场
2015年05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论文开题前,导师要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图为任者春在给学生上课。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摄
     临近毕业,论文盲审基本都有了结果,学生们正在进行毕业答辩。记者近日获悉,虽然好论文比以前多了,但学生论文的平均水平却下降不少。由于受毕业找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硕士论文鲜有被驳回的。

  本报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张裕强       

论文盲审压力大,学生祈祷别“中奖”
  “谢天谢地,终于过了。”27日,省城某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吕小芸松了一口气,当得知自己被抽中参加盲审时,论文也没来得及再次修改,仅仅调整了一下排版,这让她心里一直没底。幸运的是,她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盲审,而在毕业答辩时,基本没有再费什么力气就一路过关。
  “我们专业今年抽到了两个外审,学生和导师肯定都有压力。”谈起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部主任任者春还是有些担心。
  据悉,盲审由教育部学位中心统一组织,除博士论文全部盲审外,硕士论文的盲审比例一般为5%—10%,有的学校也要求全部盲审。
  “我带的一个学生今年被抽中了,论文参加盲审。”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告诉记者,从接到通知,到按学号抽查并由学校统一寄送,也就两三天的时间。
  有时候同一个导师的学生也有都被抽中的可能,导师的压力更大。如果万一论文被否,这意味着学生无法毕业,论文要从头重来。
  “我想申请优秀论文,就必须进行盲审。”山师硕士研究生秦龙为了获得优秀论文,他主动挑战了“盲审”的压力。为此,论文光大的调整就有五六次,直到被送去盲审前,他还在对细节进行打磨。

硕士论文基本都过,答辩成了走过场
  “写出一篇优秀论文,其实并不容易。”秦龙告诉记者,导师指导论文,首先是改框架,再就是修正观点,最后是改文字。论文草稿经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很多东西都要推倒重来。
  在部分导师看来,虽然很多学生看似很用功,但论文质量还是存在问题。再加上学风、学术道德普遍滑坡,找工作压力加大,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确实是在应付。
  “老师都认识,答辩主席也是导师请来的。”虽然第二天就要进行论文答辩,某高校电气专业研究生李敬却很平静。他表示,只要实验有了,数据足够,论文基本成型,导师认为可以了,应该能过,他们专业没有一个人延期毕业。
  而刚刚答辩完毕的布明顺则表示,老师们提的问题似乎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非常简单,绝对可以回答得了。
  据悉,博士论文答辩比较严谨,往往一针见血,当场被驳回延期毕业的不在少数,而硕士研究生则鲜有通不过答辩的。
  “自己的学生要去找工作,你不让他毕业能行吗?”一高校答辩导师表示,在就业压力下,学术水平只能让位,甚至很多高校原本一天的答辩,半天就草草结束,确实成了走过场。
好论文增多了,平均水平却下降了
  “评审校外论文一般一个导师有两份,需要给出严格的评审结果。”冯炜表示,除了自己的学生被抽中参加盲审,他今年也接到了两份参加盲审的外校学生的论文。
  从4月初开始,教育部学位管理中心就向导师们发出通知,导师如果能够参加校外研究生论文的盲审,还要写承诺书,要保证完成评审工作,并且不能和该学校进行联系。
  据介绍,表格要填上审评意见,比如学生选题的意义、学术价值、材料引用是否扎实等,要有严肃评价,这对导师和学生都不容易。从接触的论文来看,要求越来越严,形式规范越来越多。论文质量很难一概而论,多数学校和导师对待毕业论文还是比较认真的。“这几年确实是好论文增多了,但从整体看,我觉得平均水平下降了。”任者春告诉记者。
  据介绍,评审专家更多的还是从基本素养方面评价,有些学生经常犯常识性错误,这是个态度问题。如果基本的逻辑结构不清楚,想过盲审、答辩肯定很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