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的老照片牵出古城解放故事
2015年09月2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1947年元旦解放军进入古城,标志着聊城全境解放
本报记者 杨淑君
翻着一本名叫《老聊城-新聊城》的摄影集,75岁的原古城老居民韩庆云指着一张老照片,向记者讲述起68年前,聊城古城被围困一年、终于解放的历史故事。
老人说,他那时才五六岁,但是挨饿、惧怕炮火、盼望过上好日子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这张照片是以光岳楼为背景拍摄的,大路中间向前行走的是精神饱满、扛着步枪或挎着手枪的解放军指战员。韩庆云介绍,1947年元旦早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古城,“他们排着队从南门进来后,经过光岳楼转角,往楼东大街面东而行。”
日寇投降后,鲁西各县陆续解放,聊城农村也全部解放了,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古城被解放军和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标志着聊城全境解放。
谈及古城解放的过程,老人颇为伤感:“不容易啊,国民党残军王金祥部队困守古城一年,八路军(当时解放军一词还未通用,人们仍习惯称其八路军)围了一年。关在城里的人民缺衣少食,几乎每天都有饿死的。尤其是老年人,病饿交加,在死亡线上呻吟挣扎。”
一年之中,城里往外放过三次人。但是,王金祥部队将百姓当作“人质”,不会全部放出去。如果没有这些百姓在城里,解放军的炮火会加倍地往城里打,将严重缩短王金祥部队的寿命。
解放军战士每天隔着护城河向城头上的国军兵士喊话,大意是:国军兄弟们,快投降吧,你们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共产党优待俘虏,放下武器保证你们安全回家。城头上的兵丁也回话:小八路,快投降吧,国军大部队快打过来了,你们迟早要被消灭的。双方喊话越说越难听,然后对骂起来,最后相互打一阵子枪。几乎每天如此。
据聊城党史资料记载,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天,根据朱德总司令关于收缴敌伪武装的命令,由冀鲁豫七分区副政委张希才任总指挥,以新编二十四团(原马河支队)为主力,与筑先县大队、区队、民兵2000多人围困古城。由于城内匪军力量较强,古城易守难攻,而8月28日国共两党开始重庆谈判,部队在围城十几天后撤离。
此后不久,以二纵为主,配合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发起聊博战役。后刘邓大军二纵陈再道司令、宋任穷政委率四、五、六旅以及冀南一分区、冀中军区、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来到聊城,在四关将敌人包围。
一位革命老人的回忆录讲到:1945年12月31日深夜12点,凛冽的东北风加上鹅毛大雪,千余官兵都翻穿着棉袄,冒着严寒,沿着冰冻的环城湖向城墙靠近。由于人多,冰层裂开,不少战士都掉进了水里。在架登墙的梯子时,梯子的响声被敌人发觉,双方开始射击。敌人占据地位优势,攻城部队没有攻上去,只好撤退休整。
1946年1月12日,四旅在解放博平后,回到聊城协助攻城,战斗一天一夜也未能攻克。正当部队准备发动大规模攻击时,接上级命令,国共和谈达成协议,二纵主力撤离聊城,只留下冀南、冀鲁豫军区的部队驻扎城外监视敌人。
1946年6月26日,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命令冀南一分区二十四团、冀鲁豫运东分区六团将聊城围住,待机歼敌。驻防部队在城外挖了宽3米、深3米、长30华里的封锁沟,沟内注入水,还筑起了大大小小的工事,使敌人难以出城抢粮。
12月18日,杨勇司令、张霖之政委率二野七纵来到聊城支援战争。12月22日下午1点,攻城战斗打响。王金祥连向上司求救,驻守济南的国民党军队王耀武派其警备旅及110师孙焕彩部驰援聊城。攻城部队赶到茌南迎击济南来敌,其余部队撤离到城东马官屯等待截击。
1946年的最后一天午夜,东城门打开了一条缝,敌人先是探头查看,见无任何动静后便大开城门,拼命向东北方向逃窜,企图取高唐、禹城奔济南。刚到高唐,就被地方部队和追击部队截住,敌人溃败。济南援军在茌南也遭到了攻城部队的有力阻击。至此,古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