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环境更能体会“家”般温暖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宋曼曼
2015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胜利学院 宋曼曼
  
  9月18日至20日,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参加胜利海洋钻井公司的“企业开放日”活动。在出发前往海洋钻井平台的前一晚,我给父母打电话说可能三天不会联系他们,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钻井平台就像是汪洋中的一片孤岛,这里既没有网络又没有休闲娱乐活动,平台上的人每天看着彼此的面孔,心里装着的只有接下来劳累的工作和各自陆地上温暖的家……
  我被分到的胜利九号平台与胜利六号平台相邻,我要先乘坐吊笼到六号平台,来到六号平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观看海上钻井平台安全宣传片,平台经理一再强调安全问题,经过这三天两夜的体验生活,我的确感受到胜利海洋人在“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刚强外表下,认真落实“至实、至硬、至情、至善”的安全文化理念的细腻的心。
  第二次乘坐吊笼从六号平台到九号平台的我,没有了起初的担心和胆怯。经理带我们来到位于生活区三楼的职工宿舍,打开门便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房间里配备了电视机,手机还有信号甚至还有无线,后来在六号平台带班队长韩学愈那里了解到,近年来海洋钻井公司给平台安装了卫星电话和手机信号放大器,如今职工们下班后就能打电话、上网、看电视节目,比起以前方便多了。
  平台上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上平台一待就是20天,工作是12小时制,工作单调,生活枯燥。为了丰富员工的生活,平台渐渐形成了“家”文化,住宿环境给了我最直观的感受:24小时热水、空调、干净整洁配套的生活用品,平台上还配有洗衣房,我相信对每一个海洋钻井的职工来说,平台上的这个“家”丝毫不逊色于陆上自己家。
  除了生活环境上尽量满足“家”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让职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家”的氛围。韩学愈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之前我们有一位职工生病住院,他的妻子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父母又在外地,这样的情况下,同事们就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先后有40余人每天轮流到医院陪床。”平台上的每位职工对待自己的同事就像家人般体贴。
  “职工生病、受伤、家中有婚丧大事等等,领导们都是必须上门的。2010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同事因癌症去世,他的孩子还在上学,妻子也没有工作,我们职工自发捐了一万五千块钱,虽然钱不多,但是在海上我们就是彼此的依靠,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逢年过节的时候,平台根据工况会组织一些棋牌类的友谊赛等文娱活动,工友们之间的QQ群也会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收到提醒消息,节日有慰问消息。在平台工作之余,我们也可以到微机室上上网、聚在一起到放映厅看看影片、到图书室借点书,生活区也覆盖了无线网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下平台之后员工也有自己组织的兴趣小队,比如登山队、自行车队、足球队等。这就是彼此心灵相通的‘家’文化。”韩学愈说。
  家,它无需华丽,只要在你辛苦工作一天后,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然后躺在小床上美美地睡一觉;家,它无需时刻充满激情,只要在你遇到困难时,会有“家人”第一时间伸出手,给你一个鼓励的微笑。
  蔚蓝的海洋上有一群着橘红工衣的石油工人,满腔热血献给海洋钻井,铁骨铮铮也离不开“家”的柔情,身在海洋,贡献洒满华夏神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