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的少,不好管,缺法规……
治扬尘,还是下大力气吧
2015年11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11月5日至今,因工地扬尘整治不过关,济南已经累计停工整改项目355个次。从目前来看,不乏工地“屡教不改”,政府对其也没什么好办法。根据法律法规,对屡查不改的工地行政处罚最高只有2万元。而仅靠约谈、通报以及数额不高的罚款,很难对违规工地起到约束作用。
本报记者 唐园园
见习记者 张永宽 张阿凤 郭立伟
查不过来:
每天只能检查总量的4%
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简称“质安站”)自11月5日起到12月31日,要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济南市质安站监督一科的负责人介绍,“拉网式”检查就是每科分为两组,一组三个人,每天对管辖区内的工地进行检查。
“平均一天一个监督科只能检查6-7个工地。”该负责人称监督一科监管区域主要位于市中区,有150多个在建项目,也就是说每天只能检查总任务的4%。“要把整个在建工地走一遍,得大半个月。”截至目前,济南全市共有在建项目873个,单体建筑6145个,建筑面积达7323万平方米。
由于检查任务庞大,一个工地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例行检查,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工地的施工进程是动态的,稍不留神,污染就会产生。“工地扬尘污染具有重复性,不是像换电灯泡一样,改了就好了。”济南市建委负责人称。
碍手碍脚:
无证施工反倒没法查了
据了解,城市扬尘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六个,分别是:建筑工地基坑开挖、建筑竣工后周边市政配套和绿化工程、片区集中连片开发、部分渣土倾倒场管理不严格、渣土车运输过程撒漏、城乡接合部道路保洁不到位。这其中,涉及建筑工地的最主要是前两个。
“一头一尾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但有时候这两个阶段我们管不着。”济南市质安站工作人员称,基坑开挖是工程建设最初的步骤,也是最易产生扬尘的时候。“有些项目在没有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已经开挖。”该负责人称,没有许可证的工地,是没有被纳入建委监管范围的。
业内人士解释,由于工期原因,许多工地办了渣土清运手续就开挖,“还有一些是民生工程、拆迁项目等,有政治压力。”
而建筑竣工后要涉及水电暖气铺设,“这时候挖开的土地,我们也管不着。”济南市质安站的工作人员称,他们的监管对象是建筑工地的施工方,对市政项目产生的扬尘,他们不能“越位”管理。
不痛不痒:
2万元抵不上停工的损失
对两次通报的建筑工地,建委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停工整改,计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罚。即使对于通报后整改不到位,并且消极对待整改的单位,也只是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
建委负责人称,在对工地检查的过程中,若有不合格的地方,会责令工地停工3-5天进行整改。若复查时仍不合格,将取证送交执法部门进行处罚。
《济南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指出,“未按要求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在对建筑扬尘污染进行处罚时,管理部门济南市建委并没有处罚权。业内人士透露,两个部门在对处罚进行交接时,会有诸多不方便和问题。如果交完罚款,建筑工地仍不整改,“只能依照行业规定,采取约谈其企业负责人之类的措施。”
另外,2万元的处罚能对开发商起到多大的影响?业内人士说,许多工地扬尘污染整治做得不到位,就是为了赶工期。相比于停工,2万元处罚确实不是问题。
无法可循:
查355家,没一家被暂停资格
建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济南市尚没有具体的关于工地扬尘整治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工作中主要依据的是近期济南市下发的文件。”
11月17日,济南建委发出规定,“对扬尘治理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建设单位,建委将予以警示约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记入诚信档案、暂停办理相关建设手续、暂停投标资格、暂停执业资格等处理。”该文件没有法律做支撑,很大程度上只是建委“自说自话”。真正在实践中,建委也受到掣肘。
截至目前建委已经累计停工整改项目355个次,约谈建设单位22家,施工单位23家,监理单位12家。建委相关负责人称,截至现在,尚没有哪家单位因为扬尘治理不过关被暂停投标资格、暂停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业内人士坦言,一方面因为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是否能够出台也有很多顾虑,比如如何平衡工期和扬尘整治、政策出台后能否落实到位、片区情况复杂,一刀切是否会造成混乱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