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民间吹鼓手
2015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东安

  为人世间迎亲送殡的民间吹鼓手班子,是我儿时心中神圣的音乐殿堂,只要碰上婚丧公事,我都会抛下小伙伴,疯了似的一头扎进人堆里,痴迷地倾听吹鼓手们忘情地吹奏,直到整个身心完全沉醉融化。
  那时,婚礼上最吸引我的就是礼炮声中花轿落地后,吹鼓手们开始大显身手:先是两个嘴角上的唢呐齐吹,然后又把两支唢呐插入左右鼻孔双吹,并得意地点燃两支香烟,分别含在两个嘴角,朝围观人群扮个滑稽鬼脸,憋足劲,涨红着脸吹起激越欢快的迎亲曲。
  喜结良缘的一对新人,在悦耳美妙的唢呐声中,一拜高天厚土,二拜父母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新娘缓缓步入洞房。
  当人们的视线再度返回吹奏大师这边时,唢呐仍在吹,香烟仍在燃烧。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一个个看得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然而,吹奏的高潮并未到来。
  吹奏艺人张口换气一瞬间,又将两只香烟塞进左右鼻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只唢呐依旧在吹,两支香烟依旧在燃烧。正当傻了似的人们为大师叫好之时,只见大师嘴一张,又将其中一支唢呐的哨子用牙叼下来,舌头一弹卷进嘴里,继续把一支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的铜唢呐与含在嘴里的哨子一呼一应,一高一低吹得山响。如此这般地反复两三次,引起一片欢声雷动。至此,喜庆的高潮终于达到了巅峰。
  每次观看后,我都激动兴奋得好几天忘不下。
  然而,吹鼓手班子的艺人们为逝者送行时,吹奏的曲调又是那样的悲凉揪心!
  出殡之日,吹鼓手双手握紧大半人高的铜号,朝着逝者大门高高扬起,运足气,鼓满劲——呜,一声低沉而又凄凉的哀号,为逝者忙碌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永远的句号。
  苍凉缠绵的唢呐声,是生者与逝者最后的倾诉。
  肝肠寸断的唢呐声,是让生者记住每年的清明。
  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铜唢呐就是最好的见证。
  送一程,哭一程。
  哭一程,送一程。
  唢呐声声满别情。
  童年的我,随着送葬人流缓缓前行,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一缕淡淡的忧伤——我已不清楚,是送葬人的悲痛深深地感染了我,还是那回肠九转的唢呐声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只是默默地流泪。
  只有这时,活着的人才会在苍凉的唢呐声中猛醒,才会重新正视人生的苦短,才会倍加珍惜每一寸光阴,才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趁老人还活着应该好好地孝敬他——因为总有一天,你也会老的,你也会撒手西去的。
  感谢古老的唢呐,感谢具有幽幽灵性的神奇唢呐。
  注定今生今世我与抒写人生悲欢离合的唢呐有缘。
  我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一支心爱的唢呐。
  15岁那年,我瞒着家人,偷偷跟着一个吹鼓手老师学起了吹唢呐。半年后,一曲《苏武牧羊》竟吹出了荒漠北国雁南飞,苏武持节望回归的悲怆之情,老师夸我有悟性,邀我入班,可家里人死活不答应。最后,那位可敬的老师把那支经历世间沧桑的铜唢呐送给了我作为纪念。我紧紧握着老师的手不放,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听说那位我永远也难以报答的老师被聘到了县剧团。
  走过了无数次春花秋月,与我心灵息息相通的铜唢呐一直陪伴着我。
  如今,心中的吹鼓手班子虽然早已失散多年,可耳畔依旧时常袅袅萦绕着那深沉而悠远的唢呐声,犹如天籁之音,抚摸着我那寂寞的心田,让我静静地感受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我默默地回味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唢呐声声,情满人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