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子像解方程式,得一步步来
秦承国:靠证据定案才是推不翻的铁案
2015年11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秦承国正在查阅办案材料。
“办案子就像解方程式。”这是舜华路派出所办案民警秦承国多年来办理刑事案件的一个体会。在他看来,要揭开案件“方程式”的谜底,专业素养和证据一个都不能少。用秦承国的话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办案民警,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诉讼法、刑法等专业知识,其次必须靠证据定案,这样的案子才是推翻不了的铁案。
文/片 见习记者 高慧慧
“我有一种制服情结”
1996年,19岁的秦承国高中毕业。毕业后的秦承国没有立马去找工作挣钱,而是选择了入伍当兵,就这么在部队一呆就是15年。2011年,从部队转业的秦承国到了孙村派出所,一年半后又调至舜华路派出所,近4年来,一直从事办案工作,处理辖区内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当初转业的时候,秦承国的转业考试成绩在全济南排在前列,有很多市直单位、区政府的办公室工作可以选择,但秦承国最终选择了派出所民警这份工作。“我一直有种制服情结,心里向往当一名人民警察。”秦承国说,军人和警察都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从部队转业后的第一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处理诈骗、盗窃等刑事案件,处理打架斗殴、扰乱办公秩序等治安案件,这便是办案民警秦承国平时的工作。除此,每5天一次值班出警。“如果解决不好老百姓的问题,就容易导致矛盾激化,接警后能当时处理的抓紧处理,但手上的刑事案子也得抓紧办,不能耽搁。”
“证据就是处理案子的铁证”
“审讯嫌疑人的过程中,要看清嫌疑人脸色,摸清楚他们的心理,在审讯时必须要有证据作支撑。”秦承国告诉记者,2013年,他曾审讯过一个案件的两个嫌疑人,在证据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嫌疑人却一个字都没有交代。秦承国说,即便嫌疑人一开始不交待,办案民警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攻势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我们依靠完整的证据链,最后零口供逮捕犯罪嫌疑人。”
在秦承国看来,证据是办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法治社会没有证据是办不了案子的,没有证据办案民警就没有底气。”秦承国说,没有证据就定不了案,到了一定时间就得放人,再想抓人就很难了,而且证据必须尽早提取,不然案子就有可能流产,证据也可能被抹掉,比如有的视频也有可能会物理消失,被覆盖掉。
说起与社区民警的最大区别,秦承国说社区民警对各个社区得摸得准,突出个“熟”字;相较起来,办案民警对专业性的要求则比较高,必须熟练掌握诉讼法、刑法等专业知识,有时也更具危险性。
2014年的夏天,秦承国出警,黄金时代小区的一对情侣吵架,争吵中的男方手持20公分的弹簧刀,秦承国当时和持刀男子贴的很近,劝了男子十几分钟后,男子终于将刀放下。“当时思想上很重视,但表现出来要很轻松。”秦承国说。
“办案子就像解方程式”
2013年,秦承国处理了一起抢劫案。一名女性被两个男子绑架到一个村里,戴着手铐脚镣被非法拘禁了近一个月。在这名女性被勒索取钱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报了警。“我们把嫌疑人抓获后,随即展开调查,缴获赃车2辆。”
在处理这起案子中,为了弄清楚犯罪嫌疑人从这名女性的家里洗劫的购物卡、字画、首饰珠宝的价值,秦承国和同事先后出差到威海、烟台、青岛、北京等地的商场,搜取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当时案件办了半年左右,搜集的证据是比较扎实的。”秦承国说,丁是丁卯是卯,让嫌疑人心服口服,这个案子就是铁案。
有一次,秦承国和同事在看守所提审嫌疑人,又正逢济南最热的六月天,在空调坏掉的情况下,秦承国和同事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连续做笔录十几页,“复杂的案子一次笔录完成不了,有时还需要多次笔录。”秦承国说,“案子像解方程式一样,得一步步来,需要去思考,怎么解题。”
“作为办案民警,出差是常事。”秦承国介绍,从今年11月初到现在,他辗转济宁、莱芜、广州等多地调查一宗案件的证据。“在济宁呆了4天,抓了诈骗案的两个嫌疑人;到莱芜也是处理诈骗案,追回一辆汽车;广州的诈骗案,冻结了十九万零两千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