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普集街道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2018年07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幅“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在普集土地上徐徐展开。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文明创建扎实有力……今年以来,普集街道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典型示范”的模式,以“乡风文明行动”为统领,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重塑乡风文明的现实价值,让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一幅“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在普集土地上徐徐展开,一股引领发展的文明新风正拂面而来。

  文/片 本报通讯员 彭肃丽    
环卫提升
从“一体化”到“常态化”

  “积累多年的垃圾都清理干净了,河道也清出来了,每天走在村里,心情格外舒畅!”近日,万山村村居环境的可喜变化成了村里老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在普集,万山村的变化只是该街道加强村级环卫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改善村居环境,普集街道辖区各村广泛动员,积极开展“环卫提升月”“三大堆”集中清理整治行动,重点对各村沟渠路两侧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陈年杂物、卫生死角实施彻底清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环卫提升没有终点,环境整治好了,如何能够长效保持才是开展环卫一体化工作最本质的出发点。为此,普集街道各村“两委”集思广益,工作群互相学习借鉴,告别以往短期的“突击推进”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在垃圾倾倒点安装防护网、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实施定点投放、订制公告牌等方式强化群众环卫意识。特别是针对容易形成垃圾死角和出现反弹的区域,村“两委”不断强化日常管理,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约束,真正建立起环卫提升从“一体化”到“常态化”的长效管护机制。
移风易俗
真正为民“减负”

  走进普集街道普西村“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移风易俗、倡导文明”锦旗上的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村民联名送给村“两委”的。今年以来,普集街道继续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率先向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开刀”,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形成了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推动全街道移风易俗工作进入新常态。
  健全强化“一约四会”建设,切实将移风易俗做实做细。年初,普集街道辖区各村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一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发放至各家各户,其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相关规定作为主要章节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各村进一步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实现了“一约四会”版面村村覆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推动“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的过程中,各村本着“尊重群众意愿、降低群众负担”的原则制定了简便易行的红白事操办流程,在此基础上,村“两委”通过“减免公墓购买价格;提供丧葬补助费;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村民评先树优、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推进移风易俗的激励机制,有效地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
创建活动
筑牢文明根基

  走进普西村“出彩人家”示范户刘滨的家中,房屋打扫得一尘不染,客厅、卧室、厨房整洁有序,院内花香缕缕、生机勃勃,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鸟鸣阵阵,给人美满的生活享受。今年年初,普集街道以普西、乐家等村作为试点村,率先开展“出彩人家、富美乡村”创建活动,邻里村舍之间比学赶超、植树种绿美化庭院,绿色庭院、生态庭院、文明农家创建热潮在大街小巷涌动。
  始终坚持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是普集街道深化乡风文明行动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普集街道坚持示范引领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培树和宣传,依靠百姓推典型,不断强化载体建设,激发乡风文明内生动力。通过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村民,“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评选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美德普集”内涵,引导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依托农家书屋和道德讲堂,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在身边”“为道德模范送温暖”等主题实践活动,以身边事育身边人。截至目前,普集街道已评选出五“十佳”2352人,“五星级文明户”1600余名,多人被成功推荐为区级道德模范和十佳文明市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