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包裹海洋”
2018年07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分拣员们要将快递分类到不同区域的箱子里,等待派送。
  孟令印与同事合作分拣快递。
  范亚洲的团队每天要处理2.6万件包裹。
  分拣员挂在脖子上的毛巾已经湿透。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岩松

  25日下午,EMS厢式货车到达济宁邮政公司分拣中心,班长范亚洲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袭来。来不及擦拭脸上的汗水,范亚洲和同事们就开始卸起了包裹。
  范亚洲身边,孟令印拿着PDA扫描枪左右开工,豆大的汗珠不时从脸上滚下,每隔几分钟都要用衣袖擦下脸上的汗水,包裹卸了没一半,衣服却早已被汗水浸湿。“并没有感觉工作特别累,就是太热了,平时一天喝不了几杯水,现在一天一大壶。”
  班长范亚洲站在操作台前,盯着一个个穿梭而过的包裹,单手迅速地将不同地区的包裹分拣出来,另一只手拿着PDA扫描枪快速扫描。在分拣中心站了几分钟,记者已经大汗淋漓,而范亚洲他们还要在这里连续工作8个小时。“包裹重则二三十公斤,轻则一两公斤,分拣过程中,要把它们快速搬到分装箱里。”范亚洲说,下班回到家,有些同事会累得腰酸胳膊疼,而这项工作,他已经干了10多年。
  范亚洲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等济南、潍坊的货车到站,然后把包裹全部分拣出来。一车包裹大约有四五千个,一小时内必须分拣完毕,如果需要加班,晚上11点左右下班都很正常。
  “由于是敞开的空间,所以分拣中心里比较闷热,温度一般都在36度以上。”济宁邮政EMS网控部经理李卫说,现在是一个班8人三班倒,每天需要分拣的包裹超过2.6万件。工作时,分拣中心的几个大风扇从来不停,但由于空间太大,效果也不太明显。“接完从济南、潍坊来的厢式货车,把包裹卸完后,大家还得把需要发的件打成包裹装到车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