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
父亲遗骨终于不用再搬家了
2015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6岁的李秀娥和65岁的杨秀芹都是滨州市开发区杜店办事处北街村人,两人均有长辈长眠在开发区人民陵园的祠堂里。说起骨灰入室,她们竖起了大拇指。
  “我的姥爷、姥姥和舅舅都迁坟了,骨灰重新安放到祠堂里了,我一把年纪了,再也不用到荒草堆里上坟。”杨秀芹说,旧村改造前,村周边到处都是分散的坟头,赶上下雨上坟,走羊肠小道,一脚水一脚泥,非常不方便。而冬天上坟时,坟地周边都是一米高的荒草,容易引发火灾。“发生过很多次火灾了,一烧就是一大片,扑都扑不灭。”
  杨秀芹说,如今在人民陵园,每到祭扫时,孩子开车把一家人拉过来,到祠堂取出牌位,放到室外的专门祭祀区,一样可以烧纸、点香。
  “我父亲去世得早,前几年因为占地碍事,父亲的坟起过三次,我剜心地难受。祠堂建好后,我们把父亲的遗骨重新火化,安放到祠堂。这里环境好,为什么非得葬在荒草丛里呢?骨灰可以长期安放在祠堂里,父亲终于可以安息了。”李秀娥说。
  去年,李秀娥90岁的老母亲去世,她又把母亲的骨灰送到祠堂,跟父亲团圆。
          本报记者 宋立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