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方荣翔留给我的家书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存折”,是父亲留给我的无价之宝,也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我的父亲方荣翔是一位京剧演员,六岁学艺,八岁拜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学戏,十六岁改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派创始人裘盛戎学习铜锤花脸,故而耽误了学业,可以说没有进过学堂,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众所周知,许多艺人和运动员大都是从小学艺或练习体育技能而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直到1948年,父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战士,1950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八年,在部队的十年光景里,他得以在解放军这所大熔炉里补习了文化,那时候叫扫盲吧。
  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在我们这些子女眼中,父亲却像个教书先生。父亲常常为我们包书皮和作业本皮,然后非常工整地在书皮和本子皮上书写“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八个大字。只要他有时间,还会用京剧脸谱人物组成“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几个字。只可惜,在十年“文革”中,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都被毁掉了。
  父亲时常要求我们读好书、看好书、做好人。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通讯工具主要就是书信,无论父亲多忙,只要他出发去外地,包括出访日本、新加坡等地,他都会给子女写信。每一次他在书信中都会嘱咐子女在单位、在社会上要少得罪人,不说脏话、不骂人、不埋怨单位领导和同事,踏实工作,认真做人做事,在单位积极要求入团、入党,为单位、为国家多做贡献。
  记得那是1982年秋天,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之际,父亲随山东省京剧团赴日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临行之前,查体时发现他患有严重肺炎,常常痰中带血,加之1974年又曾出现过心肌梗塞,此行怎不令人担忧?而父亲却不以为意,照旧做他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琢磨自己的艺术,并过问剧团的演出准备。全家人常提醒他注意休息,父亲却说:这次访日演出非同小可,咱们带给日本人民的不仅仅是京剧艺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些朋友也劝父亲保重身体,有位观众说:“我从一份材料中得知,日本将方先生誉为‘国宝’,您这国宝可要为我们保重啊!”父亲耸肩一笑:“言重了,而且,人家越称咱们是宝,咱们不更应将宝献给观众吗?”
  送父亲离济的那天晚上,父亲在火车站台上嘱咐我:“我和你妈商量好了,争取在我完成访日演出回国之日,你和小徐(我爱人)旅行结婚,欢迎你俩去北京接我归来,那时你将是两件喜事……”
  “为啥是两喜?”我不解地问。
  “第一件喜事是你将要完成终身大事,第二就是你爸爸从日本完成任务凯旋呀。”父亲面带喜悦半开玩笑地说。将进车厢时,他微笑着告诉我:“唔,对了,你结婚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临走之前放在你桌子上一件礼品,算是个纪念吧!”
  回到家中,我发现一个粉红色软皮精装笔记本静静地躺在我的桌子上。我想: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没有结婚的只剩下我一个,另外,兄弟姊妹六人中就数我和父亲相处时间长,父亲一定会重视我的婚礼的。凭我的直觉,笔记本里一定夹着父亲留给我的存折,存款至少是五位数。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本子,哎,怎么啥也没有啊?我急切地翻动着每一页,生怕存折被漏掉。然而,翻遍整个笔记本连同塑料皮套的夹层也掏了个遍,连半张纸片也没找到,只是在第一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立民:
  你要走向婚后的世道了,当然我祝你幸福,但负担也随之加重了,比咱们在一起生活时可艰苦得多。我和你妈妈都希望你们商量好,搞好计划生育,晚两年再要孩子,这就要采取良好的避孕措施。我们亲身的体验是,婚后先适应地过几年舒服日子,等经济、精力都缓上来再要孩子也不晚……
  另一件是我极不放心的事情,就是遇事要和小徐多商量,不允许与她争吵、打骂,甚至动手打人(犯法)、开口骂人,这都不允许。你脾气不大正常,也有些是我做父亲的一些恶习影响了你。父亲不好之处,你要批判,决不可接受或照办,一生不允许向自己的爱人(更包括任何人)开口骂、举手打以及小心眼儿,要爱自己的爱人,疼她,宽人严己,一生做好这件事是不容易的,但一定要做好。
     父亲 荣翔
  1982年9月1日去日本前
  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存折”,是父亲留给我的无价之宝,也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本文作者为二级编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