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老建筑伤得不轻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双忠祠街孙家公馆西屋一处窗户内墙脱落。
     与鞭指巷9号院类似,破损严重、使用人为租户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记者走访了其中的济南市文保单位双忠祠街孙家公馆、芙蓉巷17号院,发现老建筑屋顶、外墙都已经损坏严重。政府的支持、合理的商业开发,或许能改变老建筑面临的破损和私搭乱建问题。
  孙家公馆:
屋顶曾掉下土块

  双忠祠街21号是双忠祠街孙家公馆,建筑建于清末民初,在2013年时成为了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4日下午,记者进入孙家公馆看到,宽敞的四合院内,北侧房屋屋顶的红瓦外沿已松动。
  西屋一家租户孙女士带记者进入南半边屋内,屋子由北往南总共3间。西南侧的一间小房间,窗户内侧墙面脱落,已露出砖土。屋顶西南角已经出现缝隙,从屋里能看到屋外的光。中间的房间屋顶都用塑料袋遮挡,孙女士指着屋顶西侧一块塑料板说,前几年房顶突然掉下土块,砸到了床上,床上一层全是土,只好自己简单修补。
  “雨天漏雨,很危险。”孙女士说。现场正好有一位泉城路街道办工作人员来送危房鉴定,并解释孙女士所住的西屋是D级危房,非常危险,需要修缮。目前已做出规划,可由街道办、产权单位、租户三方共同承担费用。
  孙女士说,自己一家人租住在这里,房子的产权是济南市挂面厂,但挂面厂早已破产,现在连房租都没处交,日常小修补都是自己找人然后留好发票,现在如果再进行维修她也不知道能怎么找产权单位。泉城路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此处维修需联系国资委进行。
芙蓉巷17号:
墙皮一直在脱落

  在熙熙攘攘的芙蓉巷,很多市民都循着各种美味而至。而芙蓉巷17号小门往里,则是2013年列为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芙蓉巷17号传统民居,这座民居是民国时期建筑,但与美食相比少有人关注。门口的摊贩不愿让游客进入,“里面都是老人住,外人进去了不安全。而且里面破得不行。”这位摊贩谢绝了参观者。
  记者进入该民居,不同于状元府、孙家公馆那样的大气磅礴,这处的四合院更小。木头架着瓦片,青砖墙外还有一层白墙。东屋、北屋已经锁门,西屋住着一位老人。记者看到,北屋墙面已经破损脱落,在租户在门口搭起的塑料棚上,还能看见墙体粉尘。“谁都不敢继续住,他家都到孩子那住了,已经很久都锁着门了。”西屋照顾老人的一位女士说。
  据这位女士介绍,自己租住在这里已经很多年,向房管部门交租,但自己也不知产权归谁。遇到房子破损,只能自己维修。街道办曾经给院子里的厕所换过一个门。而租住的房子则由自己粉刷了墙壁,防盗门也是自己安起来的。“下雨天就要漏雨了,啥时候能搬走啊。”西屋的老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