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程跑去天津翻拍李士钊留下的珍贵老照片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日上午,见到聊城市老摄影家协会主席段培坤先生时,他正一丝不苟地整理自己电脑上的老照片。以他为主编纂的《聊城摄影史》,收录了2514幅老照片,记录了聊城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谈及古城老照片,老先生找出了上世纪30年代、聊城文化名人李士钊先生拍摄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933年4月20日,李士钊先生在聊城古城东墙上拍的山东省立第三师范附小(左图),另一张是1930年,李士钊先生拍摄的聊城光岳楼及东大街(右图)。从第二张照片可以看出光岳楼东南角的瓦房是砖墙,而围墙是土墙,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房子了。当时的拍摄技术不发达,拍多大就是多大,不能放大,这两张照片差不多都是“3cm*4cm”大小。
  “你看,李士钊先生就是这么严谨细致。”段培坤指着这两张照片说,他拍的每张照片都详细记录着拍摄的时间、地点,李士钊曾跟随井守训学习摄影,哪些照片是跟着老师一起出去拍摄的,他也记录得仔仔细细。他在翻拍别人照片时会说,拍完就返还,说归还就一定会归还,绝不含糊。
  段培坤说,李士钊是聊城文化名人,他一生波折。作为著名武训研究专家、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抗战期间他曾参加创办、编辑华北解放区《抗战日报》,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战争,聊城失陷后,赴后方参加黄埔军校,因积极鼓动抗战为学校所不容而离校。编著有《武训先生的传记》等。因自己的岳父和李士钊是街坊,两人得以相识。段培坤最初是搞美术创作的,在1973年之后,才开始拍照片。但他特别勤奋,也很有拍摄天分,曾经一年发表一百多幅照片,当时还有人打趣地跟他说“聊城的照片都让你发完了。”他还曾经多次跟着李士钊出去拍摄。  
  这两张珍贵的照片是用胶卷127相机拍摄的。李士钊发表照片挣了三块大洋,又加了两块大洋,“函购”了这台相机。“就是给人写信寄钱过去,让人把相机寄过来。”
  当时相机是很贵的。段培坤说,上世纪70年代,他刚参加工作时,买一辆自行车要花70多元钱,买这辆自行车花了他三年的积蓄。而买一部胶卷127相机要比一辆自行车贵得多。从这里也可看出这些照片的珍贵。
  上世纪80年代,段培坤感觉到李士钊拍摄的这些照片能成为珍贵的史料,就将他拍摄的照片翻拍保留起来。2005年至2006年左右,在李士钊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段培坤专程跑去天津李士钊的家里,将这两张照片翻拍回来。“那天下午三点到了天津,晚上随便吃了点饭,就赶紧去拍了照片,第二天就返回聊城了。”段培坤说,直到今天,尤其是编纂《聊城摄影史》的这段时间里,他都特别庆幸自己当初做的是正确的。斯人已去,这些老照片都成为珍贵的史料保存下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