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火,技校为何还吃不饱?
毕业生难获学历文凭,职业上升空间受限,技校招生难题待解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就业: 有知识有技能,技校毕业生成市场“香饽饽”
  又是一年“毕业+就业”季。
  当不少应届毕业生还在为简历石沉大海而苦恼时,青岛技师学院的2015届毕业生却在多家企业抛出的诱人条件中难以取舍。
  “学校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9%以上,这是实打实的数据。很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抢走,平均一个毕业生有三个以上岗位可供选择。”手握近几年学生就业统计表,青岛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隋文帅坦言,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技师学院每年的就业率却居高不下,毕业生供不应求。隋文帅进一步介绍,来学校“抢人”的企业中不乏很多知名企业,比如南车集团、青岛一汽、海尔、海信、软控等。以汽车专业三个班去年底的就业情况为例:2011届的汽车高级一、二班和2012届的汽车中级班的100余名学生,2014年11月份,这些学生就被奥迪服务站、北京现代服务站、东风本田服务站、北京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抢订一空。
  不止各学院普通班的学生,青岛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毕业生也是企业的“香饽饽”。2009年青岛技师学院在全国开设了首个“大学生技师班”,招收专科以上毕业生重新“回炉”学习技术。首届开设物流、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两年后,首批毕业生顺利进入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半数学生进了南车四方集团,另一半进入了青岛港集团工作;物流专业学生则进了利群集团、维客集团、顺丰等企业工作。根据学校对技师班学生的跟踪观察,许多毕业生都成了所在岗位的业务骨干,工资待遇在6000元到10000元。
  此后招收的大学生技师班,毕业就业效果也非常不错。据悉,今年该校2014级的“大学生技师班”学生已经被3家知名企业“瓜分”。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与中高职院校相比,技工教育更强调技能训练,高度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岗位上职业适应能力以及与企业合作能力的提高。”隋文帅肯定地说。
招生: 下田间到地头,依旧难招来学生
  毕业的学生有很好的就业去向,固然令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高兴。然而,另一头招生难的尴尬境地,也是学校的一块“心病”。
  “就业是很火,但招生却很难。”隋文帅说,近几年,学校的招生压力很大,今年更严峻。学校面向初中和高中起点学历的学生招生,在高校还没扩招之前,技工学院初高中生源的比例是2:8,但现在初高中生源的比例变成了8:2,高中生源的比例越来越小。
  由于技工学校和教育系统的普高及职业学校录取是两套不同的系统,技工学校是“单独招生,单独录取”,每年学校招生老师都要到各区市做招生宣传。“真是下到田间地头去,很辛苦的。”隋文帅称,由于各个地方的“地方教育”保护主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生源抢夺日趋激烈。
  招生难在“大学生技师班”上有着同样的体现。
  2009年首届大学生技师班招生后,2010年、2011年都是“空挡”。2012年“大学生技师班”继续开始招生。2012年至2014年,“大学生技师班”只开设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其中,2012年、2013年的报名人数均不错,分别为43人、48人,但到2014年报名热度有所趋冷,减少到26人。
  今年,大学生技师班开设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三个专业,计划90个名额,最终共有50人报名。
原因: 毕业难获一纸文凭,传统观念难改
  “社会、学生、家长对技校的偏见依然存在,特别是学生家长觉得孩子读技校,将来是技术工人,低人一等,面子上抹不开,这也是北方地区技工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隋文帅分析。
  “我来这读书,现在还只有我家人知道。亲戚朋友还都以为我在外地工作。”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如今在2015级“大学生技师班”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就读的学生李雪骏坦言,当初工作一年后,提出要来技师学院学习,家人也很不理解。“他们觉得怎么一个211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还要去技校学习,当工人呢!”不过在自己的坚持下,父母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在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这里的学习以实践为主,通过实践再回到理论学习,而且更有目标了,和大学里真的太不一样了。”李雪骏说。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技校学生毕业后没有文凭,也是影响其招生的另一因素。记者了解到,技术教育至今不属于学历教育,拿不到文凭,在职业晋升空间上障碍颇多。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看来,没有学历认证,还将影响将来的落户、买房、子女教育等。
对策: 打通学历之路,纳入“大职教”发展格局
  “事实上,就业好,招生难,是大部分技校面临的困境。”青岛技师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宋波介绍,目前青岛市实际拥有技工院校24所,其中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工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4所、普通技工学校16所。在他看来,大学生进入技校学习,是职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人们却给予了过度的解释。国家一直在倡导终身学习,而且把技工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每位技能人才的成长都要经过“学习—工作—学习”的循环过程,所以大学生到技校学习是个人工作发展客观需要,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途径。
  据了解,在打通学历认证道路上,目前有学生通过套读大专的方式,获得大专文凭。套读大专有三种方式,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及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学校已经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电大等学校有合作。这两年通过这种方式考取大专文凭的学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破解困境需要打破部门、行业之间的管理界限,将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一并纳入青岛市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土地、资金、招生等办学要素,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和有序发展,形成“大职教”的发展格局。
  宋波说,下一步,青岛技师学院将探索借鉴广东经验,先期整合即墨市四所职业学校的力量,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园区或技术教育集团,加快制定园区(集团)发展的总体规划,设置符合青岛和即墨产业特点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服务与维护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特色平台,为即墨等区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型人才的支撑。
  一边是每年高达99%的就业率、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抢空”;另一边是老师下到“田间地头”去,依旧难解招生困境……这是出现在青岛技师学院的矛盾“怪象”,而这也是青岛20多所技工院校的现状缩影。在技师学院,不管是“大学生技师班”还是其他普通班级,每年的就业率都很好,但招生却为何如此困难,吸引不来学生?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