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借阅情况不太乐观,“触屏时代”影响传统阅读模式
一高校借书量8年少了近一半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学生在图书馆选读图书。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见习记者 王帅

  持一本好书,在一个安静的大学图书馆静待一下午,如此美好的画面估计会越来越难看到了。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淄博市部分高校图书馆了解到,图书馆的借阅量每年都在下降,其中有一所高校借阅量下降了40%以上。

借阅量逐年下降 电子书阅读成新宠
  4月28日,记者从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了解到,2006、2007年图书馆的借阅量能达到40万册左右,图书的流通率能达到50%以上,到了2012年,图书的借阅量仅24万册左右,流通率也下降到35%左右,且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另外,淄博工业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也都存在这种现象,其中工业职业学院2009-2012年仅科技类和社科类图书借阅量就下降了10000册。
  “我大约半个月去一次图书馆借书,每次借三本,这半学期借了大约有30本了。"淄博职业学院电气专业大一学生小王表示。小潘是一名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周都去啊,去了基本看一些言情小说之类的。”小潘说。
  对于纸质图书阅读量下降的原因,据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陈馆长介绍,“主要受网络和电子图书的影响。随后记者在山东理工大学采访了一些同学阅读电子书的情况,几乎每人手机上都装有电子阅读软件,而平时经常会看网络小说。“现在网络这么方便,网上什么都有,更新速度又快,干嘛还去借书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

借阅者偏爱小说,更多人去图书馆是为自习
  学生喜欢借什么书?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我在大学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大二一年在图书馆借了92本书,大多是文学名著,历史传记,还有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比如《国富论》。”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四的小张说,“但是这两年却没怎么借书了,一般都是在准备考研和公务员,去图书馆也大多是上自习。”
  记者从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了解到,文学类、人文社科类书籍借阅量最多,其次是专业相关的书籍。 
  对于去图书馆做什么,调查发现学生平时去图书馆一般是去上自习,看书借书的较少,还有一部分同学回答却是一般不怎么去,都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去复习。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高校图书馆大多人迹稀少。在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一排长长的桌椅中间坐着3个人,一位同学桌上堆满了考公工具书,一位同学在对着电脑敲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