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赛马的方式练成“双一流”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果说“211工程”和“985工程”是以资源倾斜的政策努力养成一批“千里马”,那么,动态管理的“双一流”建设则是用赛马的方式练出一批“千里马”。只有让更多的高校动起来,跑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昨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此举意味着备受瞩目的“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也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有关“双一流”的消息总能成为舆论焦点。这次也不例外,不只上榜高校和学科被公众热议,一些意外落榜的高校和学科同样受到关注。
  也正是因为全民关注,这两年来很多高校为入选“双一流”,展开了激烈竞争,甚至不惜发动人才争夺战。现在名单公布,一些如愿上榜的高校或许有一块石头落地的感觉,准备坐享政策红利。这样的心态如果蔓延开来,那么“双一流”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变得更加艰难,甚至有落空的可能。要让“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成为新的起跑线,而不是终点线,在操作实施阶段应该尽快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以动态管理破除一些高校和学科坐享其成的心态。
  审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不难发现这次只有三所非“985工程”高校入围。正是基于此,有人担心“双一流”建设或将成为“985工程”的翻版或升级。因为中央和地方的集中力量、重点建设,“211工程”和“985工程”曾使一批高校和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校身份的“终身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些高校因为享受到了无条件的拨款优待,在入围之后不思进取,而一些普通院校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深感竞争的不公平。所以,“双一流”建设在制度设计上就有破除身份固化的措施,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从名单看,曾经入围“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似乎又成了“双一流”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这都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是这些学校经过长期的重点建设确实走在了高等教育的前列,另一方面也由此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则是如何实现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高校的身份固化,这也是关系“双一流”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将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依托第三方评价,对认定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实行开放竞争,让志在“双一流”的高校和学科把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当做新起点,真正动起来,而不是一劳永逸。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211工程”和“985工程”是以资源倾斜的政策努力养成一批“千里马”,那么,动态管理的“双一流”建设则是用赛马的方式练出一批“千里马”。只有让更多的高校动起来,跑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