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旧鞋坐二等座,用掉漆办公桌
院士刘先林再成“网红”,科研成果没一个躺文件柜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先林的办公桌用了三十多年,漆都磨掉了。  中新社发
  刘先林院士像工厂车间一样的办公室。  中新社发
     他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所有的创新成果没有一个躺在文件柜,全部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前一段时间乘坐高铁二等座、穿一双旧皮鞋聚精会神修改稿件的照片曝光后,引发网友点赞意外走红——这就是78岁的测绘专家刘先林。近日,他的一张用了三十多年、磨得掉漆的办公桌,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只有坐硬椅子,
才能出灵感”

  近日,记者看到,在刘先林院士像工厂车间一样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器具和图书,他的办公桌面早已被磨掉了原有的油漆,椅子也是非常简陋的硬椅子。
  他曾多次拒绝更换新的桌椅,理由是“椅子太舒服了容易走神,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灵感”。刘先林告诉记者,他现在有四个办公的地方,这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在三个月前,刘先林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演讲稿的图片就引起过社会公众热议。在图片上可以看到,78岁高龄、白发苍苍的刘先林院士坐在高铁二等座位上,他身穿一件浅白色短袖衬衫,脚上穿着一双看起来非常破旧的鞋子,聚精会神地阅读打印出来的演讲稿课件,还拿着纸笔随时记录。
  对于坐高铁照片引起的网上热议,刘先林解释说,之所以没有买一等座,是因为有几个同事一起坐车,他们要在车上讨论些事情,大家就一起买了二等座。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丁剑介绍,刘院士出门乘坐列车都是和团队成员在一起,“团队成员都是些学生、普通科研人员,他们坐不了一等座,所以刘院士就和他们坐一起,都是坐高铁二等座。”
  至于刘先林院士在高铁座位上修改的演讲稿课件,丁剑说,是6月14日上午的院士报告演讲稿。“刘院士坐火车时工作的事情很正常。”
  刘先林课题组成员魏占营对记者说,他们每次出差都是这样,刘先林乘坐火车时,要么写材料,要么修改报告课件,要么和他们讨论问题。“每次都是这样,太正常了。”
  对于刘先林的着装,比如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也没有穿袜子,丁剑解释说,“他习惯这样,他不太在乎这些。”魏占营对记者说,其实他鞋子挺好的,只不过没擦而已。
  对于刘先林乘坐高铁二等座修改报告课件的事情,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说,两院院士经常坐火车,在火车站、飞机场等候时,加班工作都是正常的。
为节省时间
水壶都不用盖子

  刘先林是河北无极县人,1939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是刘先林的大学同班同学,两人上世纪50年代末同时就读于武汉测绘学院。李德仁告诉记者,在大学一年级时,他就是刘先林的班长。李德仁介绍,他们在武汉测绘学院读书时,刘先林是学校的乐队队长,擅长的乐器是黑管。
  刘先林说,他自初中二年级时就开始玩管乐,到了大学后改学弦乐。“玩乐器一直到30多岁,后来工作忙,就没时间玩了。”虽然不再继续玩各种乐器,但刘先林一直喜欢音乐,习惯用手机听音乐。他告诉记者,手机里收集了300多首音乐,有外国乐曲,也有中国民乐。他如数家珍地说,外国音乐比如春之歌、阿兰古斯协奏曲、流浪者之歌、四小天鹅、莫扎特钢琴曲等,还有一些英文歌曲、苏联歌曲等等。
  淡泊名利、本色人生的刘先林,在生活中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对人非常和蔼,从来不发脾气。一身旧衣服洗得掉色了他还在穿,他经常做饭、打扫卫生,还经常和老伴一起去接孙子放学。
  在日常工作中,刘先林非常照顾同事。魏占营对记者说,大家感觉他就像是“老父亲”一样。他性格亲和,待人和蔼,工作上坚持不懈。“你可以犯错误,但他不会打击你的积极性。他定了工作目标以后,大家一起努力,他要求团队团结,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2004年魏占营买房子时,张口向刘先林借1万块钱,他直接给了魏占营一张存了20万元的银行卡,并把密码告诉了魏占营,魏占营考虑了一下,取了3万元,过了一年才还给他。魏占营说,后来他还和刘先林开玩笑,问那张银行卡的密码换了没有,刘先林说没换。
  刘先林办公室喝水的咖啡壶没有盖子,就是为了节省开盖和多次倒水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更多地用在科研上。他对自己要求苛刻,但对于客户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如果用户的仪器出了问题或有什么要求,随时都可以打电话联系他,并尽快给予解决。
用极少科研经费
填补了多项科研空白

  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刘先林研究出“坐标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法,成为航测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方法。70年代,他研制的“数控测图仪”、“ZS-1”正射投影仪及配套软件成功问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该类仪器的国家。
  1985年,刘先林参与的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解析测图仪的推出,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搞自己的仪器,与国外的仪器一较高低,夺回国内市场的份额。”
  因刘先林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1994年他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首批院士。
  1999年,刘先林领导研制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将我国的数据采集技术由解析带入到数字时代,并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两院院士李德仁评价刘先林,“作为科学家,他是拿小钱做大事。”这也正是刘先林的风格所在,1985年以前,我国测绘仪器90%以上是靠进口的,而到2005年,90%以上已成为国产。刘先林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了多项国内科研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仅此便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2007年,刘先林带头研制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历时五年成功问世,该设备将国家的航空摄影技术由胶片带入到数字时代,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设备在汶川地震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南都、中新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