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幼儿园:不培养“听话”的孩子
让老师心生爱而工作,她十年缔造一所“不一样”的幼儿园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徐洁
  不一样的园长: 户外值班雾霾天不戴口罩,要让孩子看到笑脸
  不一样的管理: 给老师爱,她会放大十倍给孩子
  9月19日早上9点,秋日的太阳依然炽热,蔷薇花的枝子透过栅栏向孩子们招着手,正是博雅幼儿园托班和小班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张丽丽站在院子里,看着孩子们欢快地奔跑、推独轮车、与老师们做游戏。她是全园200多个孩子的“园长妈妈”,就连老师、家长们也会随着孩子们亲切地喊“园长妈妈”。
  只要不出差、不去分园,每天早晨,张丽丽都会准时在幼儿园的院门口迎接孩子们入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坚持十年、从未间断。她会关注每位孩子入园时的精神状态,脚踩在园门口的这块地上,让她感到“踏实”,也感受幸福,更能感受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遇到雾霾天,她会叮嘱在门口晨检的保健医生和执勤的保安戴上口罩,但唯独她不戴,因为她要让所有孩子在入园时看到她的笑脸。在张丽丽看来,每天和孩子和老师们“浸泡”在一起,看户外活动、巡视班级就是最直观的管理,她很少坐在办公桌前办公,更不执着于编织一张所谓“管理制度”的大网,网住手脚,网住人心。

  在幼儿园管理中,张丽丽始终用这句话来告诫自己:你想让老师爱孩子,园长首先要疼老师。举个例子,建园十年,张丽丽从来没有因为老师迟到扣过一分钱工资,不过,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整个幼儿园几乎没有老师迟到,7:30上班,7:15几乎全部到岗。“我给老师一份爱,她们会把这份爱放大十倍传递给孩子,因为我始终认为:幼儿园就应该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
  修习心理学的张丽丽说,一个人工作的源动力不是受任务的强迫,而是被认可、被尊重。每位老师都具有一股强劲的自我成长力量。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给人强大的心理暗示。当有老师被赋予新任务时说:“我行吗?”时,张丽丽总是扮演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毫不迟疑地说:“你行”。
  不过,张丽丽挑选新老师的标准很“苛刻”,她曾经拒绝了一位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当园长妈妈带她到班级里和孩子接触的那一刹那,她从眼神里读不出这位在外表看来很符合幼师标准的女孩对孩子的爱,眼神看到孩子没有光的人怎么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现那么多的美好?她常说:我不是以园长的身份在挑选老师,而是在为孩子找朋友,替家长找亲人。她禁止老师说“不许哭”,她要求老师能够听懂孩子的哭声,辨别孩子哭声中不同的含义,是有什么诉求。

  不一样的老师: 也在“摸爬滚打”,成了孩子
  不一样的孩子: 不“听话”,不完美
  有多少人相信,儿童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相信他们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按照内在的规律成长,而成年人只需要用爱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济南市博雅幼儿园园长张丽丽相信,她的老师相信。前不久,坐落于市中区泉景天沅小区内的博雅幼儿园被济南市教育局评为“济南市十佳幼儿园”,成为市中区第一所跻身“十佳”的民办幼儿园。这里没有豪华的校舍,有的是不一样的“爱和自由”。

  菠萝和凤梨不一样
  上午看完托小班的户外活动,张丽丽开始巡班。中班的孩子正在教室吃水果,见到“园长妈妈”进了教室,喊着、笑着,蜂拥扑了上来,张丽丽马上蹲了下来,张开双臂抱住孩子们,亲昵地用脸颊贴着他们的小身体,这是作为一名“园长妈妈”倍感幸福的时刻。
  每来一个干劲十足的新老师,张丽丽总是告诉她:你不要想着怎么去展示自己的特长,怎样上好你的课,而是首先学会如何与孩子玩,让孩子接纳你,不会和孩子玩在一起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雾霾天,博雅的每个教室就成了一个大party。老师把小椅子排成一排,孩子在椅子上玩跨越,在连成排的桌子底下匍匐,有的孩子害怕,老师就带头在地上“摸爬滚打”,老师在地下爬,孩子跟在后面打闹。张丽丽反对“老师孤芳自赏地展示,孩子游离其外地观摩”的课堂模式,她认为,好的活动孩子应是理所当然的主角,若在课堂中有孩子说出:老师,你说的不对,我和你的不一样!博雅的老师会大大地赞赏与惊喜—勇于质疑和挑战权威恰恰是博雅教育理念中所积极倡导的。
  她总对老师讲的一句话是,从成人角度看孩子,不如先把我们自己变成孩子,再解读孩子,会发现很不一样,正所谓:读懂孩子,教育才美!
  博雅的课堂常常不是一排排地端坐,而是围成一个圈,老师也是“圈”中的一个点,目光所至可以和每个孩子交流;在博雅,老师“下放”很多自主权利---自主选择、自主交往、自主表达、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甚至自主发呆;午睡前,许多孩子动来动去睡不着,老师就索性让他们尽情蹦跳,释放能量,“嗨”够了、能量释放完了,孩子自然就安睡了,他们并不以奖惩的方式强制所有孩子必须安静地躺在床上。

  或许由于职业的前半段曾经是媒体人,张丽丽总是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幼儿园要如此“用心”地培养“听话的孩子”?
  在博雅的教育理念中将“全人格教育”渗透其中—不培养听话的孩子;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错误中成长;鼓励孩子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博雅不用完美小孩的模式培养所有的孩子。
  一名叫乐乐的孩子刚上小班时,带着奶瓶来上幼儿园,妈妈很难为情地说,乐乐喝水一直拒绝用杯子,要用奶瓶。于是,在刚入园的前三天里,老师故意安排把乐乐的喝水时间与别的孩子错开,以免别的孩子笑话乐乐。到了第四天,老师在乐乐面前摆好奶瓶,也摆上一个杯子,让乐乐自己选择,乐乐迟疑地拿了拿奶瓶,又放下,尝试着拿起了杯子……老师蹲下身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激动地说:“宝贝儿你太棒了,你会用杯子喝水了,看!一点都没有洒出来”。当一周后,老师把奶瓶还给妈妈时,乐乐妈妈直说“没想到”。张丽丽很欣赏这位老师的做法,这一过程孩子没有感受到任何强迫和压力,相反可能因为这件事喜欢上老师,因为老师懂他。正所谓,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上绘本课,妞妞(化名)突然走到里屋,坐着不说话,另一位老师走到跟前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我爸爸妈妈昨天吵架了,我很难过。”老师抱着她温和且轻松地说:“我也经常跟我老公吵架啊。因为有时会有不同意见,这很正常啊”,老师随手拿过一个带勺子的瓷杯子,告诉她,就像这把勺和这个杯子一样,只要两件东西在一起,就免不了磕磕碰碰,但勺子和杯子还是在一起呀。孩子很快释然了。
  这是博雅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也是充满了智慧和温情的故事。在博雅,就这样,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每天。

  园长妈妈在小学校园与博雅毕业生重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