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泉边豆腐香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末,妻子从菜市场买了块豆腐回家。她边切边嘟囔:“也不知怎么搞的,如今的豆腐,吃不出当年在后营坊的味道了!”“过去是泉水泡豆子,卤水点豆腐,现在是用自来水、石膏做豆腐,效果是不一样的。再说了,过去都是人工上磨推,现在都是机器加工,能一样吗?”我在一旁应道。
  妻子说的后营坊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租住的地方。大致位置,就是现在的泉城广场泉标一带。而今,这个古老的街名,已消失多年,好多九零后都没有听说过吧?
  后营坊街名始自东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公元184年曹操任济南相时,为了扩展自己的实力,曾在历城(今济南)城南开辟练兵养马基地。他的大本营正门就在正觉寺街附近。随军家属则聚居在军营的后门,房舍沿着东西走向的泉流沟渠布设,恰好形成一条东西街,于是人们便称其为后营坊(房)街。
  我刚来济南时,就选择了在后营坊街落脚。因为有一点文学情怀,在我脑海中,济南老城就是这个样子。房东男主人姓江,我喊他江大哥,女主人姓刘,我喊她刘大姐,两口子靠经营豆腐坊为生。这两人实诚,肯吃苦,豆腐生意好的很。不用到街上喊,光找上门的就不够卖的。江大哥常对我说:“咱这豆腐,最大的卖点就是寿康泉的水,在济南这是独一份儿!”
  说起寿康泉,那也是大有来头。此泉在后营坊街东头,通往护城河胡同的北口。清末时,有两个方形泉池并列。南边上池约3米见方,深2米,水清澈见底。池上打了个棚子,防止雨水入内。北侧下沿是5米见方的洗衣池,溢流的泉水,经洗衣池流入护城河。胡同口有一座刻有“寿康泉”三个楷书大字的石碑。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此街公立的石碑记载,泉水冬温夏凉,水清味甘,饮用泉水的居民大都长寿。传说,街上有三位老太太皆活过100岁,受到皇帝的褒扬,因此给泉命名为“寿康泉”。令人惋惜的是,此泉现已被埋地下。
  刘大姐把挑选好的黄豆,用石磨压成豆瓣,簸去豆皮,倒入一个大盆里,舀上泉水浸泡十几个小时。这时,江大哥也没闲着,劈柴、挑水、备家什。吃过午饭,两人就在石磨上推。推完后,将糊子倒入一个大缸里,迅速把烧开的泉水舀到里面。用棍子在缸里顺时针不住的搅动,豆糊由稠变稀。
  大锅上放了一个类似“H”型豆腐床子,江大哥撑开布袋,刘大姐将滚烫的豆糊舀进去,这叫过滤豆渣。这个活还真需要男劳力干,不光会挤,手里还要有劲。挤一会儿,松开袋子,再加入一点泉水,直到挤到豆渣发干为止。
  江大哥说,点卤水是做豆腐的关键,成败也在此一举。点多了,豆腐就老了,口感自然不好。点少了,则成了豆花,成不了型。要不轻不重,不偏不倚,行家称拿火候。
  压好豆腐后,江大哥都会趁热切下一角,撒上小葱,点上香油,外加一点辣椒酱,送到我屋里,让趁热尝尝鲜。到了冬季,尤其是下雪天,刘大姐喜欢做白菜头,就是切下大白菜上半部分,开水稍微烫一下,然后包上葱姜盐调好的豆腐馅,上锅蒸着吃。有时也用油煎,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只要有这样的美食,江大哥就端着一盘找我喝酒。我最爱跟他一起喝,端起满满的酒杯,看不到在酒店那些喝酒耍心眼的姿态,极痛快地仰脖下去,就开始讲寿康泉的故事,讲老一辈如何用泉水生豆芽做粉条等。他嘴里和我嘴里喷出的热气一开始还是两缕,瞬间就融和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出你我。
  第二年开春,柳枝刚开始吐绿,我搬离了后营坊街。时间不长,泉城广场开建,这条老街淹没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自此也失去了与江大哥的联系。
  而今,每每想吃泉水豆腐时,我都会到泉城广场转一圈。不自觉地就想起后营坊街,想起寿康泉。恍惚中,只见江大哥端着正冒热气,泛着淡淡清香的泉水豆腐向我走来,写到这里,眼睛还有点湿润呢……

  □林毅

  糖醋里脊是鲁菜经典的代表菜之一,明湖小楼此菜选用上等的精品里脊肉配以面粉,再以香橙作为辅助。外焦脆,里嫩。香酸甜可口,橙味十足,让人食欲大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