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苓
1963年,中央指示,文科大学生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1月烟台师专中文科的师生到栖霞县参加“小四清”运动。我们组住在一个小村里,矮矮的窄窄的草房,墙是用石头蛋垛起来的,街道坎坷不平,村东头有个地窖,男的在那儿编席,女的刮高粱秸。 我们的房东苦大仇深,旧社会要过饭,对共产党毛主席感情特别深。解放后,儿子当上了村干部,女儿和我们年龄差不多,不识字。我们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就睡在女儿的炕上,因为是冬天,没大劳动。 白天大娘就给我们讲旧社会的苦难经历。大雪天,她领着孩子跳雪窟窿去要饭,整天忍饥挨饿,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翻了身。大娘哭,她女儿哭,我们也哭。大娘亲切地握着我的手,问我们是哪里的?你那儿也住房子吗?也吃麦子和苞米吗?也睡炕吗?当我说我们黄县老家比较好时,大娘信任地说:“等俺闺女上你那儿去吧?”大娘那么淳厚善良,那么勤劳节俭。我们恨透了地主恶霸,是共产党让这么好的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写革命史、家史。这里是老革命根据地,武工队、八路军在这儿长期战斗过。有一次,乡武装队长给我们讲战斗故事:一位武工队员被国民党包围在一所房子里,敌人端着枪,高喊抓活的,武工队员应付着,拖延着时间,估摸敌人麻痹了,他,突然两手把门向内一拉,敌人一惊一闪,他嗖一声一个箭步蹿了出去,逃走了。我们虚惊一场,真佩服武工队员的机智和勇敢。 1965年9月到1966年4月,我们随山东省委社教工作队赴海阳参加社教8个月。我们住的村,全是盐碱地。一是光棍多,二是哮喘病多,街上深沉的吼声不断。我们跟着记材料、写村史写家史。我们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地方,春天种麦子,一尺见方的地儿种一蹲麦子,麦子只长一尺多高,麦穗一寸左右。队里会计暗地里对我说:工作队能让我们吃上黄饼子就好了。这里的人常年以猛子虾酱和从南海滩上刮的盐花当就头;还不到春节,没粮没地瓜了,吃芋头叶子少加点玉米面做的菜团子,那点玉米面是工作队员领的口粮。工作队的老同志整天捂着肚子,后来,工作队另起了锅灶。 这两次下乡使我们深受教育,认识了旧社会,认识了更贫穷的农村和农民。当时师范生吃饭是不花钱的,有少数困难的同学还享受助学金,看看农民,得多少农民养活一个大学生啊!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