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就业 一样干得精彩
2015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管,都去城里住。”如今,农村出现“空心村”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故乡早已没有了儿时记忆中的热闹,许多古村落也由此失修、落寞,令人惋惜。正是乡村旅游的兴起,又为农村注入了活力,这里风景更加秀丽、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事业的前景更是广阔,已将在外务工、求学的人吸引回乡。谁说,在农村就不能同样精彩呢?
  □李芳芳


  这是进入冬季以来,一批鲜少来村子的城里游客,为了招待好他们,淄博沂源县阳三峪村的一户农家乐里早就忙开了,柴火灶上炖着的土鸡散发出地道的农家味,女主人正在忙碌着手工制作杂粮面。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一个面相清秀的女孩格外显眼。
  她叫殷元霞,是土生土长的阳三峪村人,除了帮助农家乐经营业户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她还有一个身份:阳三峪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会计。“我今年26岁,大学毕业好几年了,今年刚刚回村。”殷元霞介绍说,她在大连上的大学,所学专业为旅游管理,毕业后为好找工作专门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那时一心想留在大城市,辗转几次选择了天津一家测绘公司做起会计。
  “在天津工作不到两年时间,发现自己根本攒不下什么,想在那里买房子扎根太难了,而且回一趟老家也不方便,自己一个人在外边漂着让爸妈经常担心。”殷元霞说,从去年开始,村里借全省推行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工程的机会,也大力发展起乡村旅游,并且成立了旅游公司,于是父母便经常提起让她回家就业,告诉她靠本事吃饭在乡村一样有发展空间。
  经过再三思考,殷元霞今年夏天从天津辞职回到了老家,村书记得知她是会计专业人才后,亲自将她请进了旅游公司。现在,殷元霞早已融入了这个新集体,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在旅游旺季时到各农户家帮帮忙,和父老乡亲打交道,简单又亲切。从公司走路回家只需要五分钟时间,吃住不用额外花销,这样算下来,她每月拿到手的钱比在天津时还要多。“家里有亲人陪伴,生态环境又好,每天的心情都很舒畅,这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是在大城市漂泊无法体会到的。”说到这里时,殷元霞眼睛里流露出知足的微笑。
  对于殷元霞这样的回村大学生,阳三峪村书记田月水特别渴望能再多几个,“现在旅游公司刚刚起步,很多环节还存在问题,虽然村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是相应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也得跟上,我们就缺这样的专业人才,明年村里的游客集散中心就要投入使用,用工缺口将更大。”
  怎样吸引人?如何留住人?应该说是当下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大问题,但对于已经发展十多年乡村旅游的淄博博山池上镇中郝峪村来说,有些先进经验也许还是值得很多乡村来借鉴的。
  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是中郝峪村委在2011年成立的公司,专门负责全村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所有游客接待及分配全部由公司统一安排,所有接待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制定,所有单向收费都由公司统一收取,所有收入每天由公司公开账目,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将乡村旅游引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你们公司需要做这么多事情,得有多少员工啊?”“跟很多村不同的是,你们这家村办企业好像年轻员工挺多的嘛。”……在参观中郝峪村的过程中,多位媒体记者对公司的人才构建产生了兴趣。公司负责人赵胜建介绍说,旅游是一个朝阳行业,公司更是喜欢启用年轻人。“年轻人首先体力好,能做好日常的工作外,还能带游客游览,能主动参与义务劳动,还能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参与救援;再一个,年轻人创造性强,想法多,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可要想留年轻人在村里就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个80后的负责人就充分利用上了其管理专业的所学,不但制定了严谨的公司管理流程,而且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训、进修这样的福利必不可少,更为关键的是年轻员工还可持有公司股份。据了解,目前公司里一共有28个年轻人,有股份的就有12个,极大地激发了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公司上下一条心,都想为集体出一份力,返乡年轻人也明显增多了,比如26号农家乐经营户陈焕青,就一直张罗着给还没毕业的孩子在公司谋个差事。”赵胜建表示,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2003年以前,中郝峪全村89户只剩不到70口人留在村子,现在新增到113户,除了上学、当兵的,剩余364口人全部参与到乡村旅游中,“谁说在城里工作、生活就一定好,在村里就业,一样能干得精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