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换”房新模样,农家小院变楼房
1559户村民搬进农村新型社区
2015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从摆放的三轮车中还可以看出农村的样子。
  正在拆除的西刘木村。
     实事一: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旧城村改造和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豪门庄园以西、油管委、全民健身中心以西、银桥北、西三里等五个片区旧城村改造安置房年度建设任务;全力推进许商街道钱铺社区、商南社区,玉皇庙镇玉杨社区、玉南社区二期、玉苑社区二期,贾庄镇开元新村,龙桑寺镇悦都花园、龙申花苑,怀仁镇中心社区,殷巷镇赵奎元社区和孙集镇周陈社区、李家市社区建设,完善绿化、环卫、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李云云

  正房住人、偏房做饭放粮,是大多数商河农村人的居住模式。2014年,龙桑寺、殷巷、怀仁、贾庄、玉皇庙、许商等六个乡镇(街道)的7个村庄的1559户农民搬进了新建的小区,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农家小院。对于他们来说,“农家小院变楼房”是他们2014年最大的事。 
  搬进新楼房,七旬老太心里乐开花
  近日,龙桑寺镇西刘木和李举人两个村里的299户村民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赶在2014年年尾搬进了新房子。西刘木村的刘同义说:“最近我们村里的村民都太忙,忙着布置新家呢。”据了解,龙桑寺镇的龙申花苑社区,作为商河县第三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西刘木和李举人两个村的299户居民2014年年尾搬进了新型农村社区。 
  “没想到我一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75岁的王秀俊说道,她边说边领着记者去她儿子家看看。王秀俊的两个儿子住在三楼,同一单元内的两兄弟,门对门。王秀俊笑着说:“我都是两边混着住,这更像一家人了。”大儿子家里装修,一家人暂时住在小儿子刘同春家里。 
  来到刘同春家里,三室一厅一卫的结构,朝阳的主客卧,大大的客厅里放着新买的32英寸彩电,刘同春笑着说:“客厅太大了,新买的电视就觉得小了,该买个49的。”卫生间里坐式马桶、浴池等应有尽有。王秀俊害羞地说:“厕所太干净了,都有点不习惯,有时我会去楼下的公共厕所。” 
  王秀俊居住的龙申花苑社区目前有8栋六层(最底层为车库)小楼,建筑面积达到4900平方米。看着眼前的成排小楼,王秀俊说:“以前老人们常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没想到现在全实现了。”她说自己刚搬进小区的那天晚上都没睡着,总觉得和做梦似的。 
  水电暖齐全,教育实现“一条龙”服务
  龙申花苑社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模式,室内温度可达到28℃,不少居民家里都敞开了窗户,王秀俊说:“敞开窗户,屋内温度能达到25℃,在屋里穿个单衣就可以,晚上只需要盖一层薄被。”之前老人一直有老寒腿的毛病,搬来新房子后,老人就没有再犯过。她笑着说:“以前都不太舍得烧炭,屋里从来没有这么暖和过。”
  没搬进楼房之前,王秀俊一直担心“没地儿晒太阳”。在她眼里,农村老人在冬天聚在一起聊天晒太阳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她说:“以前冬天没事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晒太阳拉呱,搬进小区后我就担心没地儿去晒太阳了。”搬进小区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28米的楼间距,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不到10点,房子都能见到阳光。现在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成了她的“必修课”。
  走进王秀俊小儿子的厨房,记者看到崭新的现代化厨具,天然气炉灶上还烧着水,自来水也是统一安装的。据龙桑寺镇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室主任杨宝华介绍,早在居民入住前一个月,社区里的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就验收成功了。杨宝华说:“除了水电暖外,社区里还特意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居民的生活污水可以及时处理。” 
  龙申花苑社区门前是一家幼儿园,旁边是龙桑寺镇中学,从幼儿园到初中距离小区不足500米,这是让不少村民最高兴的事。王女士说:“学校离我们家太近了,在小区门口就能看着孩子进学校,既安全又方便。”王女士笑称:“这简直就是教育一条龙服务啊!”杨宝华表示,当初选址建设的时候,距离学校近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 
  此外,记者了解到,龙桑寺镇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充当了物业的“角色”。杨宝华笑着说:“居民刚搬进小区,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成了解说员。”杨宝华表示,明年大家都安排好后,就会选择资质较好的物业公司接手。
  1559户居民搬进新房,“空心村”现象开始改善
  记者在商河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了解到,2014年,龙桑寺、殷巷、怀仁、贾庄、玉皇庙、许商等六个乡镇(街道)的7个村庄的1559户农民,全都搬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其中,龙桑寺的西刘木、李举人两个村搬到了龙申花苑社区,殷巷镇的赵奎元村搬到了赵奎元社区,怀仁镇的卜家村搬到了中心社区,贾庄镇的小孟家村搬到了开元社区,许商街道的后十亩村搬到了商南社区,玉南社区二期的几个村庄也将在今年全部入住。 
  商河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吕传海说:“以前都是年年盖新房,不见新农村,今年咱商河农村变了模样。”看着整整齐齐的新建小楼房,吕传海说,想让1559户居民搬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农家小院不是易事,他们也有自己的疑虑。李举人村的李先生说:“没搬小区之前,我就觉得住楼房特别麻烦,爬上爬下的。除此之外,说不定住几天这房子就收回去了,到时候,我们房子也拆了,总不能睡大街上吧。”对此,吕传海解释说,农民对房子的拥有权是50年,差不多两代人都不需要盖新房。 
  在商河县很多农村里都会出现“空心村”的现象,在西刘木村就有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剩下留守老人,有的是挣钱之后在外面买了房子就举家迁出了,很多房子闲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希望出去买房,刘先生的儿子就一直“嫌弃”自家房子小、脏,想在商河买个房子。“现在搬进小区后,儿子觉得小区也不错,就不再提买房了。”刘先生说。他还提到,村里居民房拆掉能省出200多亩土地,这些土地要是能吸引一个大项目,估计村里60%的居民就不用再外出打工了,那么村里将更有“人气”,也不再是“空心村”了。
 相关链接 
再照一张相 记住咱家的旧模样
  10日下午,记者去龙申社区采访的路上,发现道路两旁停着很多外地车辆,在龙桑寺镇西刘木村和李举人村的旧址上,也发现有很多人在拍照。走近一问,原来是特意赶回来拍照的外迁居民。 
  李女士已经离开故乡李举人村快20年了,现在定居青岛。李女士说:“离开快20年了,中间也回来探过几次亲,今天来看老房子最后一眼,再回来就彻底没有这个村了。”李女士选择在村碑、老房子、村头的芦苇丛里照了几张照片。走到村头时,李女士说:“我们姐妹三人经常在这里捉迷藏,还在东边的枣树上摘枣吃,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估计下次回来就只剩村碑了。”
  在潍坊上学的李杨也特意请假回家。他姥姥家是西刘木村的,小的时候大多数时间在姥姥家度过,他说:“西刘木村充满了我的童年回忆。”现在姥姥家的房子要拆了,他房里房外都拍了一遍,在他一直住的小房子里摸了又摸,看着小时候在墙上刻的字,他笑称:“要是现在在姥爷的新家里刻字,估计他老人家得生气,他可宝贝他的新房子了。”
  李举人村的李先生称最近返乡的人多了,90%的人都是来看看老房子的,照张相留个念想。他说:“搬家之前,全村人一起祭祖,村里还请来了摄影师,给村里人一起拍了张照片,留作念想。”看着村头孤零零的村碑,李先生说:“那是大家伙让保留的,只要它在我们村就在,省得后辈们忘记自己是哪里人。” 
  之前住过的村子正在拆迁,四周都是断壁残垣。新搬的龙申社区距离西刘木村很近,刘先生没事的时候就去村里溜达溜达。他说:“在这里生活了80多年,看着住的房子从草房子、土坯房、砖瓦房到现在的楼房,还是现在的楼房干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