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奶农的糟糕境遇:
每天倒掉3吨奶,已卖百余头牛
2015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位奶农从奶罐往外放奶,直接流入下水道。 
  白花花的牛奶流了一地,奶农非常痛心。
     文/片 本报记者 王传胜                               
  储奶罐又满了,卖不完,为了给第二天的奶腾地儿,无奈之下只能倒掉。
  14日,聊城一奶牛养殖场经理郭冬(化名)说,他的养殖场有300头奶牛,每天产奶量6吨多,乳企收购一些,周边鲜奶吧收购一些,还有一些以每斤四五毛钱的价格被奶贩子收走,剩余的直接倒进了下水道。曾有一段时间,每天要倒掉3吨奶。为了资金周转,已卖掉百余头牛。
  郭冬是2003年进入这一行的,最初花14万元买了7头牛,后来逐步扩大养殖规模,2013年下半年行情好的时候,乳企堵着门抢奶,一度尝到了甜头的他,于去年9月置办了养殖场,没想到却遭遇了这一行最冷的寒冬。
  “最多的时候,养殖场有700多头牛,现在已经陆续卖了100多头,剩余的有一半正是产奶的好时候。”郭冬说,可是,产奶越多赔得越多,因为面临卖奶难。一头牛一天光吃草料就要花50元,但卖奶只能收回30元,净赔20元,加上人工费、场地费等,每天要赔1万元。
  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郭冬开始忍痛卖牛,可是越卖越赔。“买的时候2万元一头,现在卖牛论斤称,一斤才7块钱,一头牛也就卖七八千元。”最近一次卖牛是在上周一,郭冬一下子卖了4头牛,收入2.3万元,赶紧用这些钱买饲料,以保住剩下的牛。
  为了节省开支,郭冬已经开始给牛减料。“奶卖不出去就得倒掉,不如少吃点。其实说白了,这些牛吃的就是卖掉的那些牛。”说到这里,郭冬很心痛的一遍遍嘟囔着“牛吃牛、牛吃牛”……
  由于郭冬的养殖场是去年新建的,那时候一些大型乳企已经不签新户,他辗转各地寻找销路,才勉强签下一家,但收购量很小,剩余的奶要送到周边的鲜奶吧,再有就贱卖给奶贩子,一斤也就卖四五毛钱。“再贱也得买,总比倒了强吧?”
  倒奶也是迫不得已,前段时间每天都剩余3吨多奶,没法处理只能倒掉。看着白花花的牛奶流进下水道,郭冬心痛不已。
  最近这几天,郭冬的养殖场倒奶量少了,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地卖奶,甚至有附近村民每天到场子买奶回去喂猪、喂羊。
市民>>倒掉太可惜,想组团去买奶
  “为什么宁可倒掉也不送给老百姓喝?”“能否组织市民去奶农家买牛奶?”14日,本报报道了聊城也存在倒奶的现象,有热心市民致电本报称要支援奶牛养殖场,想约几个朋友组团去买奶。面对此番好意,奶牛苦笑:“这个想法虽好,但不太实际。”
  市民刘先生说,那么好的牛奶白白倒掉,实在太可惜了,也造成巨大的浪费,现在很多人还舍不得天天买鲜奶喝,这真是天大的反差,何不发动热心市民去奶牛场买奶?
  对此,一位奶农称,刚挤出来的生奶含有各种细菌,需要经过乳品加工企业灭菌加工后才能饮用,市民自行购买饮用存在安全风险,一旦喝出问题谁负责?
  其次,生奶运输需要冷链,市民采购的话,需要保证全程冷链,否则容易变质;再有,生奶不同滞销的白菜、香蕉,不是卖完这批就没了,就算今天新挤出来的生奶卖完了,但明天奶牛还会产奶,那么明天谁来买?
  记者在聊城一家奶牛场看到,有附近村民前来买奶。场主说:“指望卖给村民,不过是杯水车薪。”
  该县柳林镇政府工作人员也为奶农犯愁,提出了给全镇4000名学生每人每天送半斤牛奶的设想。但是,养殖场负责人说,还是消毒问题不好解决,上一台巴氏消毒设备需要投资不少,现在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奶农>>盼望政府出手解决当前问题
  自从各地出现倒奶风波,很多分析人士一下子就抓住了根本:面对国际市场,民族奶业不堪一击,需要转型升级。对于奶农来说,最迫切的是如何度过眼前的危机。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奶牛急切盼望有关政府部门出手,出台扶持政策,解决卖奶难和融资难这两大问题。
  目前,针对奶农倒奶一事,农业部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密切监测生鲜乳销售形势,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力争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卖牛。我省也督促乳品加工企业不拒收不限收,倒奶现象已经有所减少。
  然而,经过这一波冲击,不少奶牛养殖场资金链断裂,开始靠卖牛来维持运转。“已经卖了100多头牛,卖到啥时是个尽头啊?总不能都卖了吧?”郭冬说,我们国家这么大,不可能全靠进口奶,而且鲜奶无法远距离运输,目前国内多是进口奶粉做成的复原乳,很多营养成分流失。“这时候需要政府出手挽救奶农,振兴民族奶业。”
  郭冬说,在强大的乳品加工企业面前,奶农根本没有话语权,凡是跟大企业签收购合同的,这时候都选择了沉默、忍气吞声。他希望政府出面协调,让乳企真正做到不拒收、不限收。
  奶牛养殖行业作为农业项目,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奶农。他们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帮助奶农从银行贷款,哪怕利息高一些也行,尤其是那些冠以“农”字头的银行,本就该扶持农业项目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