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供热,15项目省煤2.3万吨
到2020年,全市供热面积中清洁能源将超半数
2015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湛山路3号供热的空气源热泵。(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杨广帅 摄
     本报1月14日讯(记者 蓝娜娜) 青岛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全市投用15个清洁能源供热项目,耗煤年省2.3万吨,200万平方米用户受益。至2020年,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将达1.8亿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57.4%。
  去年年初,青岛编制完成全国首部《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日前又出台《加快清洁能源供热发展的若干政策》,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发展进入快车道。
  据统计,去年,青岛全市新增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其中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占到200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增供热面积总量的22.2%,占市区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市办实事计划的40%。在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投用项目中,蓝海新港城污水源热泵项目、福天麓湖地源热泵项目、八大关移动蓄热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项目等15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年减少标煤消耗2.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8.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1.1吨。
  去年,青岛共组织供热企业投资2.7亿多元,对51台燃煤锅炉实施环保设施改造,并开展燃煤锅炉高效脱硫改造、锅炉除尘升级改造、新建脱硝设施等锅炉清洁排放项目,共实现减排二氧化硫5840吨/年、减排氮氧化物5880吨/年;投资920万元,实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平衡改造、水泵变频改造、锅炉节能改造等20项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后共可节约标准煤7052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2110吨,减排二氧化硫约614吨,减排氮氧化物约302吨,减排碳粉尘约5697吨。
  作为以燃煤为主要供热方式的城市,为减少燃煤使用量,去年,青岛通过企业整合、热源替代、环网联网等措施,取消部分燃煤小锅炉使用,其中关停和替代岳海等供热站20吨以下燃煤锅炉7台,以华电发电厂循环水热源和福利院大型锅炉热源替代。每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9.5吨、氮氧化物排放20.6吨。
  按照规划,至2020年,青岛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将达1.8亿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57.4%,年替代标煤20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1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700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