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仪式现场,大家争相浏览《孟子文献集成》。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孟子文献集成》。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4月27日讯(记者 于伟 通讯员 张长青 盛超 赵瑞军) 27日,《孟子文献集成》在孟子研究院首发,《孟子文献集成》第一辑(宋元卷)率先出版,未来两年内有望完成全部编纂出版工作。《孟子文献集成》的首发,拉开了邹城市推进“文化突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集中活动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孟子文献集成》第一辑(宋元卷)15册,共收录48种古代典籍,基本囊括了宋元时期的《孟子》传本和研究成果,很多属于孤本、善本、稀见本。其中涵括宋元刻本14种、首次出版的16种、日本藏本3种、哈佛大学藏本1种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2种。
据介绍,《孟子文献集成》全书总投资约1200万元,由孟子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人民出版社合作编纂出版。从去年5月份开始启动,目前顺利完成了《孟子文献集成》第一辑(宋元卷)15册的出版工作。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孟子研究院将联合各方完成《孟子文献集成》剩余部分的编撰出版工作。《孟子文献集成》的总体编纂出版规划是:2015年完成宋元辑、明代辑;2016年完成清代辑,2017年完成海外编及附编。
《孟子文献集成》是对孟子思想研究成果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完整、科学的学术整理,首次将2000多年来有关孟子的历史文献影印汇总成集,为国内外当代学术界开展孟子与儒学研究提供了权威的文献资料,这将有利于保护孟子文献、传播孟子思想,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学者观点
有了《文献集成》 还得用活孟子文化资源
“孟子文献虽有很多,却未曾系统整理过。在这次编纂过程中,找到的一些文献,比如孤本,在学术研究中都是难得一见的。”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看来,这次《孟子文献集成》的首发,为进一步研究孟子文化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便于学术研究,对孟子文化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也表示,《孟子文献集成》将汇集2000多年来有关孟子的文献版本,这种“高大上”的文化成果在邹城首发,除活跃当地学术文化氛围,也能进一步彰显孟子文化地位。
对于孟子文化的推广,陈来表示,除需要“高大上”的学术研究成果,也需要不断创新“文化下乡”等活动,要把孟子文化资源用活,活在人的精神面貌上。
牵手地方学术机构 研究孟子更接地气
“文化发展需要调动两个方面积极性,除调动研究院、研究所等学术单位积极性,还需要调动地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学术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高校。”对孟子研究院的乔迁新址,在陈来看来,深植孟子文化发源地的孟子研究院,会更接地气,在推广孟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陈来说,作为地方文化研究院,孟子研究院,能更好结合地方文化实践需求,这能避免学术研究的单一性。
王志民也表示,孟子研究院为汇集国内外学者提供交流平台,也能更加直接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有利于深入推广孟子文化。
本报记者 于伟
相关链接
孟子研究院 新址启用
27日,孟子研究院新址启用,新址位于邹城铁山公园东侧(岗山北路),这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搭建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据介绍,孟子研究院原址与其它政府部门位于同一办公楼。为更好发挥孟子研究院的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此次迁址后,孟子研究院形成独立的研究办公场所。
孟子研究院旨在打造成为国内外孟子思想的研究高地、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弘扬孟子思想的传播基地。
在新址启用仪式上,孔子研究院向孟子研究院赠送了《孔子圣绩图》。
本报记者 于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