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优质教育惠及万家学子
——菏泽牡丹区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纪实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在市、区领导陪同下到牡丹区实验小学视察城区学校建设情况。本报通讯员 邹爱武 摄
  

    4月27日,记者在牡丹区中华西路小学综合楼建设工地看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一片繁忙景象。据学校校长田成君介绍,这座大楼的建成将彻底解决学校校舍不足的问题。
  中华西路小学是2007年完成改造的城区学校,近几年随着菏泽城区西扩,生源迅速增加,校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学校被纳入今年的城区学校建设计划,除建设一座6100平方米的综合楼外,还扩大校园面积1.8万平方米。据了解,今年牡丹区计划新建1处、提升改造2处城区中小学,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
  据统计,牡丹区自2006年实施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以来,累计投资3.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处,总建筑面积19.78万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一倍,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本报记者 李凤仪 通讯员 邹爱武

书记、市长助力,师生梦想成真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2014年10月17日。这天,牡丹区实验小学的师生们像过节一样高兴,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在自己的操场上举办运动会了。更令师生们激动的是,时任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孙爱军专程赶到运动会现场,分享师生们的快乐和激情。孙爱军在运动会上看到孩子们在绿茵场上竞技,个个生龙活虎,说:“今天,看到活波可爱的孩子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感到十分欣慰。”
  牡丹区实验小学地处菏泽市区繁华地段,周边居民众多,生源丰富。当时校园面积只有20亩,一座教学楼,班额大和缺少活动场地一直是困绕学校发展的大难题,学校规模小带来的周边群众子女上学难问题,群众反映也十分强烈。
  2013年4月3日,时任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和市长孙爱军一起来牡丹区实验小学调研,他们看到学生们挤在教室里上课,听到师生最大的愿望是在自己的操场上开一次运动会,当场决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实现师生们的梦想,解决群众上学难的问题。
  牡丹区近两年时间共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区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拆掉了原来的旧教学楼,把校园南扩至城区中心街道中华路面积由原来的29.2亩扩大到47.6亩,总建筑面积达到28000多平方米。
  牡丹区实验小学只是牡丹区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牡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工作。他们响亮地喊出“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对教育怎么投入都不过分”的口号,并付诸实际行动,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校园就是最好见证。

科学规划,让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为优化城区学校布局,促进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整体提升,我们科学设计城区学校规划方案,根据城区居民居住状况合理开展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作,使城区学校布局更趋于合理。”牡丹区政府党组成员、教育局局长张团昌说。
  近几年,牡丹区集中力量在西城区先后建设了牡丹区实验中学、中华西路小学、西苑小学、贵阳路小学等一批高标准的中小学,解决了城区西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牡丹区实验中学的建设,带动了城区西部义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提升。
  “学校2007年4月开始动工,2009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已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00余人。”牡丹区实验中学校长刁颜青告诉笔者。这所由市、区两级共同投资建设的学校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总投资1.2亿元,拥有先进的体育场馆、多功能报名厅和理化生实验室,是全市城区初级中学中唯一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
  漫步牡丹区实验中学的校园,崭新整洁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运动馆映入眼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雄伟壮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而红白相间的塑胶跑道、设施齐全的风雨操场、闪烁着知识光芒的艺术楼,更是令人向往。
  同牡丹区实验中小学仅一路之隔的李娥小学办学条件和师资都不差,可是许多家长宁愿舍近求远送孩子到其他学校,也不愿在家门口上学,原因就是这儿没有一所好中学。自从实验中学建成后,李娥小学的生源大增。校长汲怀生说:“我们现在愁的是学生多的接收不了。”

改革,让每个学生都上好学校
    如果说学校建设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上学的机会,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那么,“托管式”的管理模式则是一把破解“择校”难题的金钥匙,满足了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牡丹区自2007年起建立城区强弱学校“托管式”管理模式,实行大学区制,让原来基础比较好的21中和22中分别就近托管城区几所薄弱学校,在城区形成了东(二十二中及东城分校)、西(区实验中学)、南(二十一中及南校区)、北(北城中学)“四足鼎立”共同发展的格局。
  托管之后,强、弱校之间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完全融为一体。原来的优质学校像酵母一样发酵膨胀,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家长头疼、学校无耐、教育部门棘手的择校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从今年起,牡丹区实施教学教研城乡一体化工程,12所城区中小学与190所农村中小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抱团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质量。结对帮扶的具体方式是一所城区学校分别与农村1到2所乡镇的学校结成对子,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送教支教、资源共享等进行全方位融合,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全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