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去行政化,要“逐步”更要“快进”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果总是在强调、重申方向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文件再多也是空谈。其实不光是教育去行政化,暗藏在“逐步”背后的惰性,在很多改革领域都存在,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给予足够的压力,用行动实现“破冰”。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
  几天前,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去行政化,或者说摘掉校长头上的“官帽”,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早已明确的方向。教育部此次下发的意见,对这个方面进行了重申,但可惜的是,并没有让公众看到确切的进度表。现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文件走向实践,缺的不是方向性的指导,而是动真格的行动。
  在教育去行政化这一点上,其实早就有共识。众所周知,教育行政化使教育受到行政因素的过多干扰,学校的管理者本应是教育家,却被打上了官员的烙印。如果从1993年上海开始的试点算起,以去行政化为目标的校长职级制度,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并且多次出现在中央下发的文件里。但事实情况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文件规范被束之高阁。或许正因如此,此次教育部“逐步”的意见,并没有引发多大的轰动效应。
  从这里面,可以看到一些领域的共同问题——现有的利益结构给改革制造了障碍。这和公车改革试点近二十年才真正迈开步子、简政放权在一些地方一点点“挤牙膏”,是同样的道理。学校去行政化,尤其对那些级别较高的部属、省属高校来说,意味着相当数量“官位”的取消,而在以往,这是学校内部行政人员岗位晋升的目标,也可以用来为一些官员解决级别问题。一旦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两者的通道被切断,这恐怕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利益藩篱的存在,教育去行政化才不断地重复着“逐步”二字,如果总是在强调、重申方向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文件再多也是空谈。既然方向早已确定,教育部门又有积极的态度,那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落实政策,尽快地摘下校长的“官帽”。就像公车改革一样,之所以从原来的“空转”提速到取消公车、拍卖公车的阶段,就是改革动了真格。否则的话,拖得越久,现有的利益机构就更稳固,改革的难度也就越大。别忘了,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南科大,是怎样在所谓的“大环境”下,一步步退回起点的。
  现如今,推动教育去行政化的文件中又出现了“逐步”二字,这可以被理解为改革求稳而不冒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但值得警惕的是,“逐步”也很有可能被看成“不用着急”、“等等看”。其实不光是教育去行政化,暗藏在“逐步”背后的惰性,在很多改革领域都存在,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给予足够的压力,用行动实现“破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