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热,新“人口红利”来了?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广东东莞利迅达机器人研发车间。刘帅 摄
     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的消息惊起波澜。
  在广东东莞、佛山等地,似乎没有比工业机器人更能让制造业感兴趣的了。这个“没有任何脾气”的机器人,除了能高效率替代人工、节约成本外,还能为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口碑。因为“用工荒”的出现,机器人技术刚刚起步的中国,顿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厉以宁在《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认为,廉价劳动力优势和旧人口红利消失后,熟练劳动力优势将取而代之,新人口红利将成为发展新阶段的特点,经济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而继续发展。
  具有敏锐嗅觉的制造业商人们意识到,或许机器人能够后来居上,为新“人口红利”的到来,打开一扇窗。
  本报深度记者  刘帅 
实习生 于民星 冯岩岩    

  一台机器人20万,不到一年回本
  5月7日,齐鲁晚报记者踏进东莞厚街镇汀山村的一个工厂,发现脚下踩的是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地图,厂房墙上,贴着法国埃菲尔铁塔、悉尼大剧院等图片,并有“GMT+1”“GMT+10”的标注,还有多数人并不熟悉的钟表始祖苏颂的信息。
  这是侨运表业公司打造的一家充满了与时间有关的钟表展览厅和观光工厂。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参观者会恍然大悟,原来“GMT+”表示东时区,“GMT+1”即东一区。
  侨运表业经理陈盟凯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侨运表业是一家台资企业,最早名叫台湾派迪尔,1998年进入大陆成立东莞派迪尔,2004年成立东莞侨运。进入大陆市场就是看中大陆劳动力价格低廉。
  这家公司虽为台资公司,却是大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企业样本。公司生产手表,出口中东,工人最多时一度达到800人,手表产量达到200万只。
  从2008年开始,广东出现用工荒,侨运表厂也面临工人频繁跳槽或不辞而别的情况。
  陈盟凯说,在没有主动辞退工人的情况下,工厂的工人逐渐减少,到2014年只剩下100多人。“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行业,对福利、工资要求越来越高。工厂的打工者主要来自广西、湖南、四川,随着内陆经济发展,很多人选择留在了家乡,来广东打工的越来越少。”
  面对情况的变化,侨运表业也做了适当调整,提高留任工人收入和福利,加强绩效考核。2014年,侨运表业上了两台机器人,负责压铸和搬运。种种努力之下,侨运表业的年生产量勉强维持在150万只左右。
  “一台机器人花了20万,不用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而且不用看工人的脸色。”陈盟凯说,不断减少的工人促使侨运将剩余的两层工厂出租给其他工厂,并在2014年6月将一部分厂房改成观光工厂。
  “这在台湾非常普遍。”陈盟凯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观光工厂运营后,已经接待了200多人,并免费教学。“开观光工厂有利于品牌宣传,很多人观光完顺便就在这里购买手表了。”
  侨运表业80%的产量出口,其余20%用于内销,虽然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售价并不高,利润微薄。“在一些生产环节,目前还不能完全用机器人代替人来操作,因为机器不如人工快。”陈盟凯期待更廉价、更高效的机器人的诞生,“机器人会越来越先进,逐渐代替人工,机器人帮助我们提高质量,更加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用工荒”倒逼创立机器人公司
  陈盟凯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在厚街镇,并不只是侨运表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这是制造业普遍的问题”。就在侨运表业安装了两台机器人后,接连有四五家生产鞋子、女包的工厂前来考察。
  距离侨运表业80多公里的利迅达钢材加工有限公司,则是因为用工荒问题而成立了利迅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利迅达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总监谢其峰向齐鲁晚报记者介绍,不锈钢加工面临用工荒、工伤等诸多问题,公司被迫考虑使用机器人。利迅达董事长霍锦添身兼佛山不锈钢协会会长,此前有很多企业向他反映同样的问题。
  2008年,霍锦添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同意大利INTEC机器人系统公司达成战略合作。INTEC是全球最顶尖的机器人表面处理系统供应商,80%以上系统供应给世界500强企业,包括通用汽车、强生、苹果、劳斯莱斯等。合作之后,INTEC派出人员到中国辅助技术开发,并培训本地人员。
  “2008年开始筹备,2010年正式成立利迅达机器人公司,前三年都是搞开发研究。2013年开始对外销售产品,当年产值为1000多万元。结果一年后,公司的机器人订单暴涨,达到1亿元左右。”今年,利迅达把销售目标定为3亿元。
  谢其峰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订单以国内为主,珠三角企业占到80%以上。客户包括富士康、格力、东风日产、OPPO等公司。
  “格力是我们的大客户,目前一直处在合作中。”据谢其峰介绍,格力对机器人的使用和自动化改造已经达到非常严苛的标准,“整个格力集团的理念都变了,能用机器人做的就不用人工。格力有款机器人叫贴标机,这个完全可以由人工去做,也不会有粉尘危害,但格力一定要采用机器人。”
  2013年以来,通过对机器人的使用和自动化改造,位于珠海的格力空调注塑厂,人员从最初3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生产效率却提升了20%。2014年,格力声称要在2015年前实现70%的自动化生产率。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认为,使用机器人主要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品质的需要。通过使用机器人,她希望能达到人均200万产值的水准,并提高员工收入待遇。
  “格力已经把自动化系统当做了核心技术。”谢其峰说。
  政府扶持
  相关报道显示,2015年,预计佛山的劳动力缺口达8万人,而东莞的缺口甚至超过10万人。东莞计划到2016年,完成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1000—1500个。
  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催生了大批机器人公司,位于佛山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入驻的机器人公司就有6家,其中5家为2013年之后成立的。
  5月6日,齐鲁晚报记者见到了新鹏机器人公司董事长秦磊。8点40分,刚刚与记者寒暄几分钟,秦磊就忙着与研发人员讨论递交的数据性以及生产线布局问题。

下接B02版
  “今天下午有客户要过来,合作已经谈了1个月了,必须拿出让客户满意的方案来。”讨论了40分钟后,秦磊对等候已久的齐鲁晚报记者解释说,上班探讨技术类问题,已成为工作中的常态。
  秦磊是河北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毕业后,选择留在佛山工作。“上学时,哈工大和佛山有些合作,对佛山和佛山企业也有所了解。”从2008年起,秦磊开始组建产品开发团队,陆续开发了瓷砖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洁具自动化喷釉生产线等。
  2013年成立的新鹏机器人公司,2014年的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元左右。“新鹏业务主要面向广东卫浴行业,佛山拥有卫浴企业2000多家,行业年产值达500亿元,而广东整个卫浴行业占国内整体70%的市场份额。“秦磊认为,做好行业细分就足以赚够利润。
  然而,卫浴产品生产使用的机器人在国外并不少见,“老外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但国外的价格比新鹏价格贵两三倍,这只是设备的价格。”秦磊说,机器人能在易患职业病的岗位发挥作用,并能提高精确度,确保产品安全。
  5月6日,齐鲁晚报记者来到新鹏的客户新明珠卫浴厂房,戴着口罩进入喷釉车间,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在一部分老生产线上,喷釉工人工作时需要戴上防毒面具。
  新明珠卫浴总工程师焦裕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喷釉环节容易产生尘肺病,对人体伤害很大,按照广东的规定,相关赔偿金额较高。采用机器人后,不必担心职业病的问题,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都提高了,成本不足两年就能收回来。“每吨釉3000多元,每件产品基本上用4公斤釉,每年生产50万件产品,采用机器人生产的话,能节省10%的釉,光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省约60万元。”
  5月7日,佛山颁布了《佛山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意见稿),明确提出,至2017年末,佛山将培育年产值超亿元智能制造骨干企业18家。三年将累计推动3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而佛山、顺德还计划5年内统筹安排35亿元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装备制造业进行综合扶持。
  相关报道显示,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政府也不同程度对机器人产业进行扶持,机器人已成为政府和商人的“香饽饽”。
人才培养科班化
  在侨运表业,一个长约3米、宽1米多、高1.5米的机器人自动压铸并自动感应将铸件取出存放。这个机器人无需看管,它的维护则由41岁的初中学历工人夏国才负责,“维护工作非常好学,根据说明书就能简单维护,普通维修也会,日常维修则需要交给机器人制造商。”
  “我们对机器人的验收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试用一个月,厂家会专门派人过来。第二阶段为中试,就是将使用量逐渐增加。中试结束后,就完全可以投产。如果遇到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新鹏的帮助。”新明珠卫浴总工程师焦裕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对于维护人员的学历和技术要求,焦裕文说,只要有大专学历或电工本就可以。“因为程序都已经设定好了,只需要将具体参数输入进去就行。在机器人上马过程中,他们就能跟着学习。”
  5月6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负责人正与秦磊商谈合作事宜。
  在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卢飞跃的描述中,番禺学院开设有关机器人方面的专业课程筹划已久。他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他们曾前往江苏的博世机器人公司进行考察,因博世与新鹏有合作,因此与秦磊结缘。机器人在中国刚刚兴起,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从新鹏获得很多技术上的辅导。
  秦磊告诉卢飞跃,他希望那些毕业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的工作,相关的教学在学生上学期间就能解决好,而不是参加工作后再开始学习。
  番禺学院计划今年在自动化方向下开设有关机器人方面的专业课程,2016年新设机器人专业。“与德国等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发展差距非常大,人才需求也非常大。”卢飞跃对齐鲁晚报记者透露,学院本计划将重点放在玩具专业教学机器人方向上,但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很好,所以做了调整。
  像番禺学院这样做出调整的学院,在广东并不少见。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朱秀娟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今年学院增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这门专业只招收理科生,招收人数预计为80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