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一段故事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画家梁文博笔下的美好生活
  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多次获奖,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7年获“中国画坛百位杰出画家”称号,其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大展”、“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和“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等画展。出版有《当代中国书画精品——梁文博》、《百杰画家梁文博作品精选》等多种画册。

  ◇梁文博
  对于早年差点一步踏进电影圈的梁文博来说,现如今却成为一位人物画家,对此,他毫无遗憾。在梁文博看来,电影用镜头讲故事,绘画是用画面“讲”故事,本质没有区别。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里,可我们往往对最熟悉的生活视而不见,极少发现平淡生活中也有感人至深的片段,梁文博用他的一双慧眼找到了这些“画面”,用画笔为我们描绘他眼中那平淡却又充满激情的生活。

平淡生活
蕴藏最美的“点线面”

  上个世纪70年代,梁文博在烟台瓷厂画鼻烟壶,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工笔画,四十多年过去了,无数的工笔作品从看似并不“细腻”的梁文博笔下孕育而生,但这些作品中却很少出现“苦大仇深”和“歌功颂德”的主题,他专注于画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抒发着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感。梁文博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绘画的理解也丰富、深刻起来,绘画其实是很单纯的事情,就是给人美的享受,让看画的人心情好起来,就这么简单。”
  微山湖边有丛丛的芦苇竖立,偶有几条船只、竹筏漂在湖边,而船上横着一根鱼竿,立几只鱼鹰,具有美感的“点线面”结构就显现出来。梁文博从普通渔民的生存图景中寻找到了画面感,像是《湖光》、《月上中天》等微山湖系列作品中,梁文博将鱼鹰、野鸭、白鹅等看作“点”,而芦苇、网鱼的杆子等都是穿插其中的“线”,漂浮在湖中的竹排就是“面”,画面中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简简单单的“点线面”中,正是这种简单,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中少女生活的闲适与安逸,让人神往。而在《酸草莓》、《有猫的人家》、《晨妆》、《红地毯》等家庭系列作品中,日常居住环境缺少了旷野中的开阔,但梁文博依旧用他独到的艺术眼光寻找到了可以入画的情景。在平常人眼中,妻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在梁文博眼里却极富艺术美感,哪怕是夫人坐在凳子上织毛衣,女儿边吃草莓边看图册......这些场景都让梁文博感到温暖而动情,家中常见的藤椅、方桌、绿植、鸟笼等极为普通的物件被梁文博分解为“点线面”结构,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画家的修养最终是通过画面来体现的,从这些不刻意修饰却又充满了情趣和美感的画面中,我们不禁看到梁文博对人生、对艺术那种纯朴至简的态度。

“系列作品”
挖掘画面背后的故事

  从早期的“崂山情”系列、沂蒙小调系列,到后来的微山湖系列、家庭生活系列、藏民系列,梁文博的工笔人物画作品都是以“系列”面貌呈现给大家,在他看来,每去一个地方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一幅作品很难将他所有的感觉都表达清楚,这些珍贵的感受不能放在记忆深处,任它被时间消磨,所以索性都画了出来。
  上个世纪80年代,梁文博大学毕业前夕,学校组织下乡写生,他跟着其他同学到崂山后靠海的一个小渔村中住了两个月时间,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小渔村里的村民。渔家女结网晒鱼,偶尔抬头看远海,像是在盼望远方的亲人早归一样;还有那凿石头的村民,蹲在青石板前,黝黑的大脊梁上全都是汗水;有时还会碰到干完农活挑着水桶和竹筐回家的村民,路过崂山底下的一股清泉,蹲下为孩子和自己洗洗胳膊腿儿......这些在平常人眼里很是普通的画面却激发了梁文博的创作灵感,一口气画了六幅作品来展示海边渔村的风土人情,这也是他画“系列作品”的开始。去沂蒙山写生也是如此,有太多的画面让人记忆犹新,直到现在,梁文博总是能记起写生的时候,从山林深处传出的沂蒙山小调,那是推着推车、赶集回来的汉子唱的,那种歌声没有任何修饰却能直击心灵深处。还有深秋在树林里放牛的妇女,踩着铺满地的黄叶,世外桃源般的幽静从画面中延展出来......改革开放之后,沂蒙山区早已经改变了荒山遍野的面貌,但朴实的民风依旧没有改变,值得画家好好的挖掘,梁文博之前构思了十五幅作品,但真正完成七幅,所以他还想抽时间再去沂蒙山区走一遍,将沂蒙山的“故事”好好的讲下去。
  近几年,梁文博投入精力画了《沂蒙六姐妹》和《高高的山岗》两幅大的创作作品之后,他便被“青灰色的军装”所吸引,他觉得那种怀旧的黑灰色调子,以及残酷战争中的女性温情,如果能体现在画面中,将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美,于是,“女战士”系列又开始在他脑海中萌芽,我们期待梁文博的新“系列”。    (刘莹莹)
  □画里、画外的女儿
  梁文博很喜欢画家人,因为他享受家庭生活带给他的温暖与温馨。而如今作品《酸草莓》中的小女孩已经出落成大姑娘,并且也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作为画家的女儿,梁逸婵很好地遗传了父亲梁文博的艺术细胞,大型创作作品《春江水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她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梁逸婵说,“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是人物画创作,但作为美术系学生乃至以后从事绘画工作,都不能被固定题材禁锢住创作思路。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去太湖的时候,渔民晒鱼喂鸭子的场景吸引了我,顺手画了几幅速写,后来也就有了参加全国美展的那幅花鸟作品,因此大家都误以为我就是画花鸟画的,但我不会仅仅局限于此,依旧会尝试多方面的创作与研究,相对而言,人物画创作更难,我的老师袁振娴曾说,画人物除了掌握好扎实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需要交流,包括与社会的深层次交流以及与画面中形象的心灵沟通,而对于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以及青年画家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有难度,我自身很喜欢人物画创作,希望能克服种种困难,在人物画创作上也有所建树。”
  梁逸婵,1987年生于山东烟台,2005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2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师从袁振娴导师,主修中国画工笔重彩专业方向。
  ▲晨妆 家庭生活系列
  ▲月上中天 微山湖系列
  ▲远离尘嚣 沂蒙小调系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