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读者变作者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从1991年开始读齐鲁晚报,至今已有24年了。前20年读晚报就是看热闹,后4年常有小文见报算是看门道。
  2012年4月,晚报开辟了一个版面“食为先”,每周一期,读者参与话题讨论。首期话题是:营养早餐怎么吃?看了这个题目,对于一直从事食堂管理工作的我,还是蛮有话说的,于是有理有据地写了一篇小文发给报社。没承想4月24日的晚报就刊登了这篇拙作,我喜出望外,由此,拉开了我与晚报的“亲密接触”。
  2013年,我开始涉足晚报的“剪子巷”版,参与话题讨论。上下班的路上、居民社区、公园超市都成了我搜集素材的好地方。发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整理成短文发给晚报。就这样慢慢地写,经过编辑老师的润色、加工,我的文字出彩了许多,于是“剪子巷”版上就常常有我的名字。
  2014年,我在“剪子巷”版发表时评30多篇,提供了6条话题,在众“剪友”中小有虚名。除了认真参与剪子巷版的时评和话题讨论,我还在晚报的“身边”“逸周末”“玩周刊”等版发表了数篇小文,也算小有收获。进入2015年,在“华不注”版刊登了两篇散文。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原先总以为这样纯文学的版面都是大家和名家的阵地,不是咱一个草根文学爱好者落脚的地方。
  我是晚报培养出来的业余作者,这话绝无半点做作。此情绵绵,铭记心间。    林毅
  本栏目欢迎来稿,讲述您与晚报的故事,欢迎配相关照片,稿酬从优,来稿请投qlwbdz@163.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