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展厅离我们有多远?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坐在家中,打开手机或电脑徜徉于美术馆的展厅中,通过点击标识,能够随意移步,或放大展品,或多角度地旋转,这在图文信息快步发展的今天成为现实。近日,山东美术馆虚拟展厅上线试运行,“尼古拉·菲钦油画作品巡展”虚拟展厅仅两天时间,已经达到2000人的参观人数,使观众足不出户观大展。

足不出户看展览

  技术上的运用可以弥补因空间、时间上的原因而不能到场参观的遗憾。很多美术馆、博物馆都设立了数字化展厅。目前,利用手机APP或登录美术馆的官方网站,点击线上展厅,参观展览,发表评论已经不是新鲜事。像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一大批美术馆已经应用3D技术实现了观众在线观看、交流、教育的功能。山东美术馆党总支书记柳延春介绍:“虚拟展厅的上线是对传统展厅效果的一种延伸,山东在这方面因技术上的欠缺,还有待提升拓展,山东美术馆数字化展厅试运行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上线参观人数之多也体现了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数字化展厅的展示从全国范围内看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前些日子,“天地吉祥——纪连彬中国画展”亮相中国美术馆,与此同时,由北京东联盛世宝文化有限公司运营的云·3D展馆将所有的展品搬到线上。据公司副总刘淑慧介绍,在这个美术资源整合的时代,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可以将艺术家的作品推广的范围更广这样一种活性的动态美术馆,。运用云计算技术,形成网络三维立体的全景展示空间,使艺术家的作品尽情展示、无限传播,为不能够到现场参观的观众带来如临其境的观展体验。

亮出家底,让美术馆“活”起来

  很多美术馆由于展厅面积及展览档期的限制,很难将馆藏作品一一展示,加上人力物力及保存条件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藏品面向公众的机会。据调查,在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中5700件藏品,首次展出的作品达到了58%,可见藏品面世的机会相对不足。柳延春说:“数字化展厅的运用,可以将馆藏的臻品拿出来与众多观众分享,通过对每件艺术品的相关背景介绍,作品内容解读,以及精神内涵的诠释等作出全面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观众实地到访也未必能够了解相关信息,在虚拟展厅中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向世人展示。平常老百姓往常是很难看到美术馆、博物馆馆藏作品,但是数字化展厅的上线,介绍馆藏作品及历史趣闻,让具有历史的艺术作品不再躺在库房中,而是成为活的艺术品,在成为永不落幕展览的同时也将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品的审美功能。”

动态展厅更亲民

  传统的美术馆是精英艺术的美术馆,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可以举办展览的,除了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大部分人被排斥在外,数字化虚拟展厅是真正艺术爱好者的狂欢乐园。为策展布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对现当代艺术及观念艺术的展示,像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映像艺术等,必须要借助拍照和录像才能够保存其艺术形式,在数字化展厅中,这种形式能够长久地保留,不限次地被浏览。
  当然,通过高端的技术记录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复原艺术品的原貌,再现一些场景。山东博物馆前些日子举办的圆明园特展上,透过液晶显示、动画重现、互动体验等形式,重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昔日辉煌,复原出当年圆明园十二兽首喷水的场景。其实,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得美术展览和活动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多的青睐,也成为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思考,以一种更加形象的展示形式使其具有深厚文化蕴意的艺术作品走进大众生活。

虚拟展厅扩大展品大众化

  数字化展厅提供的种种好处,并不意味着要替代实体展览,它是一种实体展览的补充与发展,为一些不可能提供可能,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艺术欣赏提供线上、线下更加完整的体验。
  电子版的作品图片,即使无限地接近于原作,但是也无法与原作相媲美,九州书画商城总经理刘京利说,尽管线上的图片逼真,细节可以放大,但是不能取代作品本身,一幅画无论是笔墨上的还是技法上在现场能够读懂更多的层次。山东从事书画行业的方先生持同样的观点,艺术品是需要去读的,需要和画家交流,才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虚拟展厅的展示将扩大展品的大众化。著名画家韩敬伟曾在韩敬伟师生创作交流会上也谈道:“原作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是十分强大,各种印刷品及其他形式的作品总会有所偏差,有机会一定要亲临现场看原作。”但是随着数字化模拟技术的发展,无限地接近于原作将成为可能。
  目前技术支持很重要,现在美术馆数字化展厅和技术研发机构合作,后期技术支持的费用较高,对推广有一定的障碍,这也是数字化展厅没有全面普及最重要的原因。北京宣和文化CEO,唯图艺术空间创办人冯建阁说:“在线展厅利用技术的手段来弥补艺术空间上的不足,但是技术上的研发成本很高,一般小的艺术机构无法承担,更多的是实体与线上的一种结合。”目前较为成功,单纯运营数字化展厅的云·3D美术馆由北京东联盛世宝文化有限公司投资一千万完成的,在设计过程中,还植入电子商务、微博、微视、微信等当下最先进的内在内容和外在空间。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解决好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数字化展厅的大众化普及将会指日可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