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
“紫得发红”的木中之王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叶紫檀手串。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摄
     最近几年,文玩市场一下子活跃起来,各种材质的文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独占鳌头,被称为“木中之王”的,只有小叶紫檀。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木王就是这么任性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小叶紫檀木质坚硬又数量稀缺的属性,决定了它的身价。小叶紫檀主要是产自印度,又叫“青龙木”。它的生长期极其缓慢,大约每100年才能长粗3厘米,高15到25米。因为长得慢,得以充分吸收营养,所以它的材质致密坚硬,达到了“入水即沉”的密度。一株成材的小叶紫檀,少说也得要有上百年的树龄。
  小叶紫檀的形体也很“任性”。它的树干不像杨树那样高大挺拔,而是多生曲干。民间还流传有“十檀九空”的说法,说的是小叶紫檀出材率低。本就长得慢,能用作木材的部位还少,价格昂贵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叶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红,老者色紫。中国古人喜欢紫色,富贵不隐华丽,稳重不失大气,有“紫气东来”之说。再加上它有一股独特的芳香,可以入药,因此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最贵重的木材。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推算起来,小叶紫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早在1500多年前的晋朝,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它的存在。到了唐代,它已成为上好的制琴木材,唐朝诗人王建就曾写过“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的诗句。
  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交通线。皇帝们迷上了这种材质的家具,紫檀木得以大批量进口。可是中国的购买力实在太强大,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紫檀木采伐殆尽。
  等到清朝人再去采买紫檀木的时候,发现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由于紫檀木出现了“断货”的情形,皇家只好从民间的私商手中高价收购。可是到了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清宫仅存的紫檀木被全数用光。
  由小叶紫檀制作的家具大多是明清时留下来的,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存世很少。如今想要再找到真正的小叶紫檀制作家具怕是很难了,因此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形态大多是手串。
  近年来,由于文玩市场的火爆,小叶紫檀存活量逐年减少。2013年6月,《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修订后,小叶紫檀等7个树种列入濒危树种进行保护,并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严格管制,更使它身价倍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