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检修分析施工难点、优化施工方案
算好三笔账,高质高效又降本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10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洪松 刘金萍 刘立松) 近日,一场大风突如其来,但电力管理总公司北区供电公司线路队队长马贵燕却安之若素。以往这么大的风,他的心早就悬起来了,而让他如坐针毡的是一条42年的老供电线路——六垦线。
  据了解,六垦线是一条由4条线路合并到一起的老线路,该线路系1973年孤岛油田会战时期建成投产,起始地点从净化站到垦东油区,在这条绵延46公里的线路上各种杆型几乎都会看到,由于此前投入不足致使电力设施老化严重,运行后期时常遇到跳闸等情况的发生。
  4月8日,35千伏六垦线进入检修期,该公司通过在电网检修前、电网检修中、电网检修后分别算了三笔账,不仅使电网检修工作省下不小的一笔检修费,还使得电网检修更加高质高效。
  “只要给两万元基本材料费,剩下的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保证抢在春灌前干完活。”康传记在电力管理总公司立下的军令状,这样的自信源于他带领线路队人员提前多次对六垦线的各种情况摸排与掌握,更是源于他的精打细算和优化施工方案,而这一切在检修前已经算好帐。
  为了降低维修成本,电力北区公司抢时间、争速度,把现场落实的线路缺陷、所有导线接头、发热点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详细梳理分析,把靠近水库鸟害频发需要处理的几个电杆具体位置都标清楚,提前协调好工农关系,将施工中发生的材料细算到件、精算到分,并且详细做好维修计划。
  第二笔账要在施工中算。他们从修旧利废入手,盘活废旧资源,提高线路检修效率和质量。有4条拉线锈断需更换,过去施工需要重新在合适角度挖坑埋设新拉线,每挖一个坑都要重新协调工农关系进行赔付,费时费钱。在这次电网检修中,他们打破常规,从废料堆中找回配件检修后再利用。把三年一个更换周期更换下来的避雷器逐一试验后,选择合格的在施工中重新上岗。60片绝缘子擦拭检测后重新使用。
  检修结束后,他们又为六垦线算了一笔账。这次检修不仅省了10余万元的材料费,而且线路事故率整体将大幅度下降,极大地减少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自身网损,让这条老线路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