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信派驻“记书一第”梦之民富村强的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选派成武县“记书一第”实纪作工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5日,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丁浩升(左三)一行,到省联社第二批帮包的成武县党集镇刘老家、刘海、张石店行政村实地调研指导工作,看望慰问省联社派驻帮包村“第一书记”。
  参观第一批“第一书记”帮包村石磨面粉厂。
  参观第一批“第一书记”帮包村蔬菜大棚基地。
  在成武县党集镇政府会议室参加“第一书记”帮包村工作座谈会。
       带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领导的信任与嘱托,带着“第一书记”共同的“强村富民梦”,省联社已先后选派两批8名帮包村“第一书记”,到成武县开展贫困村帮包工作。帮包村“第一书记”秉持“群众第一”的情怀,牢记肩负使命,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中心任务,按照“五通”、“十有”、“三达到”的目标要求,坚持“不走形式、摸清实情、多办实事、破解难题”的原则,扑下身子抓党建、促脱贫,用真心真情暖民心、以实干苦干赢信任,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按照省委组织部对省直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的有关要求,2012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选派吴保良、王先敏、李守林、李风岭、刘勇5名同志,赴成武县伯乐集镇担任“第一书记”,在组长吴保良书记的带领下,对伯乐集、东田楼等10个帮包村进行帮扶。
  “第一书记”帮包组进驻帮包村以后,把自己当成帮扶村的一员,通过对老党员、贫困户、孤寡老人走访慰问、与广大干部群众座谈,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走街入户等形式对村情民意进行摸底了解,找到了帮扶工作切入点。帮包的10个贫困村中,有4个村没有党员活动室,3个村的党员活动室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他们及时向办事处、省联社党委汇报,得到了“一定要守好党的最基层阵地”的领导批示,新建了村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同时,在省联社的资金支持下,投资近300万元建设伯乐集、东田楼、西祝庄、袁庄、郭庄5处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建筑面积共计3150平方米,巩固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解决了党员开会、议事无固定场所的问题,完善党员活动室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0万元为3个帮包村购置办公家具;投资2万余元组建服务“三农”广播站3处;投资50余万元修建文化大院5处;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涣散,队伍素质差等问题,帮包组先后40多次召开党支部会、村“两委”会,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全国“两会”精神,切实加强村“两委”干部培训,不定期组织村里党员上党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并组织开展党员群众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毛主席像章纪念堂、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七一”走访慰问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着力提高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致富带富的能力;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点将农村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中优秀分子纳入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先后为任职村培养后备干部3名,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0名,村两委的凝聚力大大增强,选派干部公信度进一步提升。
抓党建,带队伍  选准帮扶切入点

解难题,做实事  改善村民生活状况
    通过对帮包村道路、产业发展、办公场所、活动设施、集体收入等情况走访了解,他们发现这10个帮包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公用设施缺乏,道路常年失修,电路老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村民正常生活。帮包组积极向领导反映情况,得到了省联社和菏泽办事处党委的大力支持。省联社领导及菏泽办事处主任张效节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累计铺设道路25.2公里;基本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结束了大马楼、小马楼、池庄等5个自然村没有公路的历史;投入20万元,修建“爱心桥”3座,开挖、疏通排水沟渠6600余米,并协调农业开发部门修建11座环村引排水桥涵,使帮包村实现了“有水排得出,无水进得来”;协调电业部门对伯乐集等4个行政村进行生产生活电网改造;协调水利部门实施基本农田改造,新打农田机井90眼。同时,把村内主干道两侧安装路灯,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向文化部门争取图书,建起了文化书屋,建设了希望小学,保障了村内儿童的上学问题;栽种绿化树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生态环境;配备了保洁员、建设了垃圾回收站、公共厕所、购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确保做到庭院卫生,村容整洁;联系后方单位投资10万元在春节、七一期间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孤寡老人等活动,在今年开展的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活动中,由省联社党员干部与帮包村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共帮扶困难户59户,发放慰问款5万余元;组织“第一书记”向遭受火灾的老党员捐款3000元,解决老党员燃眉之急;大郭庄村一户村民家中失火,一家四口均被严重烧伤,夫妻二人烧伤面积达90%,积极组织后方单位为他们捐款40000元,其中吴保良本人先后为其捐款3600元,并送到医院,挽救了一家四口人的生命;在下村走访途中,遇到摔倒受伤村民,路人看到无人问津,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并垫付2000元的医疗费;协调省残联,为帮包村的残疾群众争取到救助金2.6万元……这些事例充分树立了农村信用社帮包村“第一书记”形象,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在社会上受到了一致好评。
抓发展,促增收  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帮包组通过带领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学习,找项目、寻资源,与村“两委”反复磋商,多方征求意见,逐步建立了一条符合当地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实际的发展之路。一是建立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成立郭庄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余亩,建成18座占地60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仅春节期间就实现销售收入近15万元,村民逐步认识到蔬菜大棚的乐观前景,又帮助村民建成5座冬暖式大棚。二是拓宽蔬菜销售渠道。今年4月份投入15万元,建设伯乐镇大郭庄蔬菜交易市场;7月份又扩建8座冬暖式高温大棚和32座中温大棚,以每座2800元的成本价格租赁给贫困户,既能带领贫困户脱贫,又能增加集体收入,预计每户年收入可达5万元,村集体可增加收入4.5万元。三是建立养殖示范基地。成立伯乐青山羊养殖合作社和东田楼种鹅养殖合作社,现有股民86人,募集股金145万元,信贷支持50万元,帮助收回村头荒地76亩,扩大养殖场地,目前青山羊存栏量达到500只。另外,东田楼种鹅养殖合作社建设养殖大棚租赁给贫困户,不仅对贫困户进行了帮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四是建立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在帮包组的带动下,党员、群众、致富能手纷纷入股,成立了西祝庄石磨面粉加工厂,现有资金160万元,占地3600平方米,日产面粉4000公斤,填补了西祝庄村村办企业的空白。通过协调省市县三级技术监督部门,使其通过“QS”质量认证,拓宽了石磨面粉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就业,解决了劳动力剩余问题。在三大示范基地的带动下,还相继成立了东田楼绿健种植合作社、东田楼金禾种植合作社、东田楼大自然养殖合作社、伯乐景法有机谷物种植合作社、安济河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手工馒头加工厂、伯乐纯净水加工厂等一系列村办企业,村民脱贫致富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今年年初,为继续做好“第一书记”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省联社又选派第二批“第一书记”曾庆红、孙玉臻、肖凯从首批“第一书记”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开展帮包工作,分别帮包成武县党集镇刘老家、刘海、张石店村3个行政村。
  2014年腊月二十三日,第二批“第一书记”进驻帮包村后,对于党员年龄普遍老化,生产生活公用设施缺乏,整体环境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结构单一,无特色主导产业,集体创收难、需要资金多等情况,首先代表省联社到3个村慰问五保户24户,为他们送去面粉、食用油和慰问金。春节过后,分别在三个行政村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并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交流谈心,从纷繁复杂的调查材料中,思考和提炼出帮包村的特点、规律和村民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虚心学习第一批“第一书记”工作经验,积极与市农科院、农机局、农业局、林业局联系,争取多方支持。
  为了拓宽村干部视野,帮包组先后到济南长清、成武周边乡镇、牡丹区等地考察了养鸡、养鸭、养鹅以及青山羊等养殖专业户与中药材、蔬菜等种植基地,查看了几十个各类大棚,与养殖、种植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投资、收益等各方面情况。通过考察,对周边养殖、种植项目以及村办企业有了深入了解,并多次组织三个村的干部考察学习,先后参观了成武县孙寺藤编厂、康集生态园、伯乐石磨面粉厂与馒头厂等村办企业以及多地的养殖、种植基地,提高了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在帮扶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帮包组将三个行政村机井荒废问题逐级进行反映,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中;刘海村2.5公里河道疏通正在与镇政府及水利局积极协调;张石店村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完成了人工河引水,已解决了村民关注的河道建成近三年无法引入水的问题,通水后可以解决张石店、胡楼、孙海、邵庄、田海五个村的灌溉困难。刘老家村情复杂,但相关工作也已在积极开展中,在镇政府支持下,村内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张石店电网改造申请已得到批复,近期施工。
  截至目前,省联社先后累计投入第一批“第一书记”帮包村资金920万元,协调政策资金1100余万元,累计铺设道路25.2公里,结束了大马楼、小马楼、池庄等5个自然村没有硬化路面的历史,为5个村建设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建筑面积达3150平方米;并配齐办公家具,修建文化大院4处、文化墙750米、健身广场3处、硬化地面4000平方米,修建“爱心桥”3座,开挖、疏通排水沟渠6600余米;协调农业开发部门修建11座环村引排水桥涵;新打农田机井90眼,协调省残联为帮包村的残疾群众争取到救助金2.6万元;组织后方单位为帮包村失火受灾群众捐款3.9万元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两次被省选派办考核为“优秀”。
干好一任,造福一村  “第一书记”接力结“穷亲”
    5月5日上午,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丁浩升、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珺、科长刘建勋一行,在成武县委副书记苏茂兴、宣传部长王梦琳、组织部副部长刘启香,省联社菏泽办事处主任张效节、副主任衣兰林等陪同下,分别到省联社帮包的成武县伯乐镇第一批“第一书记”帮包村和第二批帮包的党集镇刘老家、刘海、张石店行政村调研指导工作,看望“第一书记”。
  当天上午,丁浩升一行参观调研了第一批“第一书记”帮包村伯乐镇伯乐集村党员活动室、西祝庄石磨面粉加工厂和郭庄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下午,丁浩升一行来到党集镇刘老家、刘海、张石店行政村现场办公,就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分别与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经济收入情况。随后,丁浩升一行来到党集镇政府,召开“第一书记”帮包村工作座谈会。第一批“第一书记”帮包村组长吴保良汇报了3年来对伯乐集、西祝庄等10个村的帮包情况;第二批 “第一书记”帮包村组长曾庆红就帮包党集镇刘老家、刘海、张石店村3个行政村4个多月以来的有关情况、存在的困难和下步打算进行了汇报。
  听了“第一书记”的工作汇报后,大家踊跃发言,紧紧围绕“第一书记”帮包村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丁浩升指出,无论第一批还是第二批“第一书记”,都做了扎实的工作。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干部。”群众最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第一书记”要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开展帮扶工作,引领、推动农民脱贫致富。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帮助村干部开拓视野,与时俱进;要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的原则,为帮包村制定发展蓝图,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第一书记不能满足于简单修条路、建所村委大院,而是要带领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让农户入股当产业工人,加快小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建设。
  在谈到第二批“第一书记”帮包村缺少资金问题时,丁浩升表示尽快向省联社党委汇报,认真研究落实,为“第一书记”做好后勤服务,为帮包村搞好后台服务。最后,丁浩升转达了省联社张建民理事长对帮包村“第一书记”的嘱托,要求派驻帮包村“第一书记”安心工作,带着真挚的感情,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事业为重,经得起组织考验,当好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
集思广益  绘就“第一书记”帮包村发展蓝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