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传失就目节,来起演不再”
定陶黄店镇北丁集成立竹马团,多种频临失传传统节目重放异彩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抬阁表演吸引了众多人观看。
  ▲张为旗展示剧团的老道具。
  
  文/片 本报记者 董梦婕

  时隔13年后,多个传统表演节目又于定陶县黄店镇北丁集重现异彩,原来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节目,年前,黄店镇北丁集四五个老人共同组建了竹马团,如今可编排20多套濒临失传节目,所用的道具年限最久的已有几百年,他们希望传统节目能世代传承下去。

  间隔十几年
传统节目再上演
  “狮子出来啦,快来看”“快看,抬阁上的白娘子站的多高”……9日上午,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定陶黄店镇北丁集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只见村里的一条主干道上围满了村民,左右两队人之间,一支表演队伍缓缓前行,一只灵活的舞狮开道,身后跟着竹马、抬阁等,间隔13年的传统节目再次大放异彩。
  在所有的节目中,抬阁最引人注目。扮成“许仙”的演员坐在方桌做成的台上,一只手托“白素贞”,另一只手托“小青”,台上被串了两个木杆,每个木杆上各绑了一个横棍,2人抬大杆,8人抬横棍,十几个人抬着前行。被扮成白素贞和小青的是两个十岁左右的女孩,一手执扇一手拿方巾,神态十分悠闲。
  “十几年没在村里看到过这些表演了,以前,只要一听到开锣声,周围五六里地的大人小孩都跑来看,比现在还热闹呢,挤得走不动。”在场的80岁老人张礼增说,他年轻时最爱看这些表演,不过随着懂表演的老人先后去世,表演也中断了,“早先跑竹马的老人里,村里就剩一名86岁的老人还健在,这些节目再不玩起来,就失传啦。”
  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表演,定陶黄店镇北丁集四五名老人于年前共同组建北丁集竹马团,消息一出,村里的留守妇女们积极参加,每天下午,成员们就到村里的小广场上排练,如今已经可以表演竹马、抬阁、盘马叉等20多套节目。
欲申请非遗
世世代代传下去
  随着创设节目的老人相继去世,传承人稀少,不少节目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慢慢消失,其中,定陶素有玩抬阁的习惯,尤以黄店镇北丁集的抬阁闻名于鲁西南,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定陶县文化馆馆长潘东升表示,竹马成立后要注意培养传承人,传承传统文化。
  在北丁集竹马团的道具存放处,记者看到各类道具被堆得满满当当。据北丁集竹马团负责人张为旗介绍,大多数道具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有些道具已有百年历史。
  其中,表演服饰被存放在一口朱红的大箱子里,“早先的表演服饰都存放在这里,多数是1980年以前买的服装,也有少数最近刚添置的。”张为旗说,箱子底的衣服年头最长。
  紧接着,张为旗又拿出一件用木头做成的表演道具,“这个道具应该是最老的了,估计得有百年以上历史,除此之外,很多道具存在的年头也很长,年限都不好说了。”
  竹马团成立后,文化传承有了平台。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北丁集竹马团已经有70余名成员,最小的成员30多岁,最大的成员已经80多岁,多数传统表演已经找到传承人。随着表演的节目多了,成员们也有再添置道具的想法,结合现代文化形式将一些老节目重新搞起来,不让传统文化失传。
  “先将传统节目演起来,下一步希望将几个传统节目申请非遗继续传下去。”北丁集村支部书记周脉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