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脸谱、穿戏服、戏台上摆出身段唱几句
小记者体验“国粹”京剧艺术魅力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家长给小记者拍照留念。
  老师给小记者们讲解各种帽子的用途。
  小记者合影留念。
   古城京剧艺术体验馆对外开放
  本报聊城5月10日讯 “京剧中这些头饰称为‘盔头’,不同的京剧舞台艺术形象,佩戴盔头非常有讲究……”9日,在古城北大街的京剧艺术体验馆内,王军在忙着为前来参观的本报小记者们进行讲解。 
  京剧中,戏服也非常有讲究。“这些戏服统称为行头,戏服上的花饰都有讲究,这一件是‘皇太后’的专用服装,这一件虽然是粉色但却是周瑜穿的……”
  听完了王军对戏服、戏帽、戏照以及演戏用道具的详细解说,小记者们的体验开始啦!男孩子们每人一个京剧脸谱,女孩子们试穿京剧戏服,爸妈在一边帮忙拍照留念。还有一位小记者穿上戏服站到台上来了一段《红灯记》……国粹京剧在体验中传播进孩子们的心中。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体验馆内众多京剧脸谱都出自王军之手。今年56岁的王军是一名从艺40余年的京剧演员。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制作技艺,将京剧舞台生、旦、净、末、丑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半立体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还原了京剧艺术特点和艺术精髓,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京剧之美。
  “现在京剧艺术人传承面临尴尬,人才匮乏!”王军感慨道,京剧艺术馆的开放,主要是为广大市民提供戏曲表演、教育传播、剧装摄影、衣箱解说等系列艺术展示。为广大市民打开京剧艺术的大门,增进对京剧的了解,激发大家深入体验的兴趣和愿望,充分感受国粹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京剧艺术更好的实现传承并发扬光大。 
  今年5月1日起,古城京剧艺术体验馆面向大众开放,几天来,既为馆长又身担讲解任务的王军接待了众多游客,忙得走路都带着小跑。 
  京剧艺术体验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京剧脸谱展示区,王军表示,聊城京剧艺术历史悠久、名家荟萃,是聊城文艺百花园中绚丽多彩的奇葩,而脸谱艺术则以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绘画、制作艺术充分展示着京剧艺术的文化涵义和欣赏价值。
  京剧艺术体验馆的二楼内容极为丰富,戏服、戏帽、戏照以及演戏用道具等一应俱全,除了这些演出的各种行头外,还专门搭建了一个小戏台,供游客亲身体验登台表演的快意。 
  聊城京剧艺术历史悠久、名家荟萃,是聊城文艺百花园中绚丽多彩的奇葩,而脸谱艺术则以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绘画、制作艺术充分展示着京剧艺术的文化涵义和欣赏价值。王军作为一名从艺多年的京剧演员多年来创作了一幅又一幅作品。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制作技艺,将京剧舞台生、旦、净、末、丑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半立体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还原了京剧艺术特点和艺术精髓,使人们从别一角度体会到了京剧之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